2012/2/8 19:10
不过在看下面,看到竟然还有新花样。
红豆蛋挞也是1.8一个。
虽然我已经感觉很撑了,但还是忍不住想试试这些新花样。
加了红豆的蛋挞,虽然比起原味的蛋挞,没有那么腻,但要吃完一个,感觉还是很难受。
这是我第一次拥有这样一盒蛋挞,没想到感觉竟然是如此。从幸福满满的感觉,渐渐变成了一种左右为难,不好意思拒绝别人的盛情,到后来真的接受不了!
其实感觉是骗不了人的,最起码骗不了自己,开心就是开心,不开心就是不开心,虽然有时候我们总是会被一些表面的东西蒙蔽了眼睛,但感觉是最直接告诉你幸福指数的东西,很多表面风光的人,日子都是过得很苦涩的,人与人的相处也是这样,这并不关宗教,信仰甚至是其他的问题,但相处在一起,处在同一个空间里,只是有说不出的郁闷,就好像吃蛋挞一样,当你吃到3/4的时候,就会有说不出的腻感,感觉上仿佛身体所有的器官都在告诉你,再勉强接受下去,真的很难受,甚至连那一丁点零星是私人空间都没有,有一种忍无可忍而有不得不忍的压抑在掐着你脖子,让你很像找个墙壁去撞开它,但即使撞到遍体鳞伤,也无法改变一切。
根据资料:蛋挞(Egg Tart),台湾称为蛋塔,挞为英文“tart”之音译,意指馅料外露的馅饼(相对表面被饼皮覆盖馅料密封之批派馅饼pie);蛋挞即以蛋浆为馅料的 “tart”。做法是把饼皮放进小圆盆状的饼模中,倒入由砂糖及鸡蛋混合而成之蛋浆,然后放入烤炉;烤出的蛋挞外层为松脆之挞皮,内层则为香甜的黄色凝固蛋浆。香港地道的蛋挞以挞皮分类,主要分为牛油蛋挞和酥皮蛋挞两种:牛油蛋挞的挞皮比较光滑和完整,好像一块盆状的饼干,有一阵牛油香味,类似西点常用的馅批底皮,而酥皮蛋挞挞皮的为一层层薄酥皮,近似西点的牛油酥皮(Puff Pastry);但因使用猪油(Lard),口感较牛油酥皮粗糙。另因挞皮较厚,故酥皮蛋挞的馅料量较牛油蛋挞为少。
香港引入蛋挞的时代,现未有准确年份,有说自1940年代起,香港饼店已出现蛋挞,1950年代至1980年代打入多数茶餐厅。初时茶餐厅的蛋挞都比较大,一个蛋挞便可以成为一个下午茶餐。而味道香甜醇厚,松软可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