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2/8 18:57
牵牛子摆渡:
种子似橘瓣状,长4-8mm,宽3-5mm。表面灰黑色(黑丑)或淡黄白色(白丑)。背面有1条浅纵沟,腹面接线的近端处有1点状种脐,微凹。质硬,浸水中作龟裂状胀破,内有浅黄色子叶两片,紧密重叠而皱曲。味辛、苦,有麻感。
性味功效:
味苦,性寒;有小毒。有泻水、下气、驱虫功能。用于水肿、喘满、痰饮、脚气、虫积、食滞、大便秘结等。用量3-6g。凡胃弱气虚及孕妇忌用;不宜与巴豆同用。
化学成分:
种子含牵牛甙(Pharbitin)约2%,用碱水解后生成牵牛子酸(Phrbitic acid)等。牵牛子酸为混合物,分离得牵牛子酸A、B、C、D,以后二者为主。此外尚含脂肪油11%及其他糖类。另含有生物碱:麦角醇(Lysergol)、裸麦角碱(Chanoclavine)、喷尼棒麦角碱(Penniclavine)、异喷尼棒麦角碱(Isopenniclavine)和野麦碱(Elymoclavine)以及蛋白质、甾醇类化合物、色素等。在未成熟的种子中,还含有多种赤霉素(Gibberellin)。
药理作用:
体外对肿瘤细胞有抑制作用。牵牛子甙在肠内遇到胆汁及肠液分解出牵牛子素,能刺激肠道,增进蠕动,导致强烈泻下;还有利尿作用;体外实验有驱蛔作用。
真伪鉴别:
性状鉴别:
种子似橘瓣状,长4-8mm,宽3-5mm。表面灰黑色(黑丑)或淡黄白色(白丑),背面有一条浅纵沟,腹面棱线的近端处有1凹点状种脐,左右面平坦。质坚硬,横切面可见极皱缩折叠呈大脑状的子叶,黄色或淡黄色。用水浸润后,种皮呈龟裂状,且常自腹面棱线处胀裂,而显粘液性。气无,味微辛稍粘,有麻舌感。
以粒饱满者为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