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3/29 14:52
昨儿发的十分钟简易版清明小食,我发现,那些说见过、吃过的同学,大多是南方的,那些说没听过的同学,则多是身在北方,看来,这地域的差异,绝对是造成民俗差异的主要因素之一啊。
早先,我只知道有“清明吃寒食”的说法,也隐约听说过寒食节的概念,一直以为清明节就是寒食节。仔细了解了才发现,这原本就是两个节日,寒食节在前,清明节在后。只是后来禁火冷食的习俗日趋淡化、消衰,在很多地方,人们便将寒食与清明合二为一了。
寒食节是我国古代的一个传统节日,一般在冬至后一百零五天,即清明的前两天。关于寒食节的起源,民间流传着不同的说法,流传最广的,就是春秋时期的晋文公为纪念介子推,下令“寒食禁火”,举国上下不许烧火煮食,只能吃干粮和冷食,自此有了寒食节。
古人非常重视寒食节,家家禁火,只吃现成的冷食,故名寒食。由于寒食节禁火,寒食节的前一日就称之为“炊熟”,人们在这一天会准备各式各样可供冷食的食物,留待后面几天吃,直到清明结束。
宋朝时的寒食节,除了街市上所卖的稠饧、麦糕、乳酪、乳饼等现成的食品之外,百姓家中也会自制一种燕子形的传统面食,称为“枣锢飞燕”,用柳条串起,插于门楣,谓之“子推燕”,是用来祭拜介子推的祭品。到了明朝,除了用作祭品,人们还会留下一部分,到立夏的时候,用油煎给家中的孩子们吃,据说吃了以后可以防蛀夏。
第一次听说这个枣锢飞燕,还真把我难住了,想象不出是什么样子,后来百度了图片,发现造型也不难,于是就照猫画虎做了几个,看起来还蛮像的吧。越来越喜欢研究这些传统食品,毕竟,这些内容丰富的民俗都蕴含着一个民族或国家历史文化的积淀,了解这些食俗,不仅仅是为了怀旧,更是一种文化遗产的传承。
枣锢飞燕
原料:
主料:面粉200g、水100g、酵母2g。
配料:细砂糖1小勺、红枣20个。
做法:
1、酵母和细砂糖分别用水融化,加入面粉中,揉成光滑面团,放置温暖处发酵;
2、面团发酵至2倍大,排气后等分为4份;
3、取一份擀成厚约1厘米的圆饼;
4、如图放置4个红枣,注意中间间隔稍大一些;
5、将面饼对折,轻轻按压;
6、在如图位置放置一颗红枣;
7、再将面饼对折,整形,醒发20分钟;
8、放入涂油后的微波蒸笼,冷水起锅,中高火,18分钟,焖3分钟开锅即可。
心得分享:
1、细砂糖有助于发酵,但注意避免与酵母接触,以免使酵母脱水失去活性;
2、面团可根据个人喜欢等份分割,面团越大,蒸制的时间要相应延长;
3、红枣最好提前洗净,注意沥干水分;
4、放入蒸笼时,注意每个飞燕之间要留有空隙,以免蒸制过程中相互粘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