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2/8 14:26
过年大粽——“年粽年年中”
广西南部以南宁为首,一年四季都吃粽子,绿豆粽至今都是很多人每天早餐的首选,甚至超过了对豆浆油条的喜爱。过年时更要吃粽子,过年吃的粽子称为年粽,是取年粽“年粽年年中”谐音,寓意来年有好的彩头。
好彩头是不分地域的,过年吃年粽在广西算是老传统,虽说年粽都同为糯米及粽叶所制,但从个头到用料,广西南北年粽都风格各异,自成一派。单从个头外形上看,北部的年粽被称为“粽粑”,一向称为“粑”的东西,比如“糍粑”都是不足盈盈一握,一口一个的意思,广西北部的粽粑多是三角粽的造型,小巧玲珑的,用一根细线就能把好几个三角粽串连起来,拎起线头,像一串风铃甚是可爱;但南部的年粽,通常是四方形的,尤其是南宁周边的横县、灵山两县的年粽,喜包成像婴儿枕头一样大小,一只粽子足有三——四斤重,称为“大粽”,简直是家常粽子中的巨无霸。
戏戏的外婆家就在灵山,小时候跟我娘在外婆家过年,年三十前几天,我娘就和舅妈们在院子里忙活起来,泡糯米、洗粽叶、磨绿豆皮,腌五花肉,为做大粽做准备。那会过春节是件头等大事,首先每家都要杀一头肥猪,杀猪的日子,猪的惨叫声音在村落里此起彼伏,极为震憾,身强力壮的几个男人,把一头大肥猪捆绑起来,用手腕粗的木棒把猪从猪圈中扛到院子中,把猪按在石板上,胆大的那个,拿起尖刀往猪心部位用力一捅,猪血立刻溅射而出,大口地喝新鲜的猪血成为了勇气的象征。小时候,我还饶有兴趣地站在近处看这种血腥的把戏,后来渐渐地没有杀猪这回事了,我也越来越矫情了,过年时杀猪还是没杀猪,我也记不太清楚了。猪杀好后,肥瘦相间的五花腩肯定是做扣肉的不二之选,前后腿的梅头肉,瘦的部分做成了锅烧,肥的部分通常就是用来做大粽的主要原料了,肥肉被切成二指宽厚的长条状,放入大盘中,加入精盐、味精、料酒、生抽、香油、五香粉等调料拌匀腌制,准备好精心挑选过的禾秆草,剪成相同长度的若干条,准备工作就绪,家里的妇女们便围坐在一起,一团和气地包粽子了。
包大粽子绝对是个技巧活,先取3——4张大粽叶(粽叶分为长圆形和细长形两种,大粽要用长圆形粽叶),头尾相间地叠放着平铺到膝盖上,倒一层糯米,再倒一层绿豆,接着放肉条,再在肉上面盖上一层绿豆,最后盖一层糯米,然后,盖上1——2张粽叶;接着把一端最下面最外端那张粽叶往上收,最上面那张粽叶向下折叠,包好一端再以同样手法完成另一端,形成一个枕头的形状,最后用禾秆草把“枕头”捆绑结实,大粽就包好了。心灵巧手的人包一只大粽也不过2分钟左右,把粽子包得如倒置的金元宝,有棱有角的,堆在一起,像座金元宝小山,所以人们热衷于包大粽,就是期望来年金山银山堆满屋。
大粽子包好后,在院子里架起一口大铁锅,把包好的大粽逐个放到锅里,浸过冷水加盖,先用武火烧开再改后文火慢慢煮,围坐在大锅边煮粽子边说说一年的收获和困惑,过年的气氛渐渐地浓烈起来。大粽至少要熬煮一天一夜,等到年三十,打开锅盖,粽香扑鼻,弥漫着整个屋子。南部有大年初二走亲戚回娘家的风俗,用担挑挑几个三五斤重的大粽出门探亲访友,就成了最风光最体面的事。
包好大粽熬好大粽,说说吃大粽吧。刚刚出锅的大粽非常软糯,特别是中心的那块半肥瘦猪肉,肥的部分已经化为凝脂,据说入口就像果冻一般滑爽。但大粽实在是太大了,一家人一次都不一定能吃得完一条大粽,所以后来渐渐地发展为即使是新出锅的大粽,都要煎一煎再吃,煎过的大粽表面脆脆的,香香的。
晒晒新年礼物:
哈哈哈哈,一大早就收到菁制美食寄来的新年礼物——新西兰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