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2/7 13:49
高蛋白饮食让孩子肾脏伤不起
核心提示:目前申城儿童的尿检异常率为1%,而每年新发尿毒症的儿童达30名左右。病毒感染、环境问题、学习压力及高蛋白高热量饮食等导致的免疫紊乱,可能是造成现代儿童诱发肾病的主要原因。
病毒感染、环境问题、学习压力及高蛋白高热量饮食等导致的免疫紊乱,可能是造成现代儿童诱发肾病的主要原因。在近日由复旦大学附属儿科医院举办的“慢性肾脏病儿童烹饪”大赛中,记者了解到,目前申城儿童的尿检异常率为1%,慢性肾脏病的发病率约为万分之一,而每年新发尿毒症的儿童达30名左右。
一项统计数据显示,目前申城儿童的尿检异常率为1%,慢性肾脏病的发病率约为万分之一,而终末期肾脏病(即“肾衰竭”)的发病率则为10—20/百万,这一水平与国内外其他地区基本一致。在上海,每年大约有30名左右的儿童出现尿毒症。
而另一项统计数据显示,根据我国91家医院统计资料显示,慢性肾功能衰竭儿童占泌尿系统住院患儿的比例逐年增加,年诊断慢性肾衰儿童例数显著增加。慢性肾脏病的发病也呈现出年轻化趋势。在很多成人肾脏科,慢性肾脏病的发病也呈现出年轻化趋势。不少尿毒症的患者年龄仅为20岁、30岁,年龄只有11岁、12岁的儿童尿毒症患者也已出现。专家认为,这可能与儿童长期高蛋白、高热量的饮食也有关。
儿童肾病早期往往无症状
肾病常常起病隐匿,被称为“无声杀手”。在疾病早期,孩子可以没有任何症状,或仅仅表现为容易疲倦、注意力不集中、食欲减退、恶心等,不能及时引起家长的警惕。而这一“无声杀手”不能被及时发现,部分还会呈慢性进行性发展。而目前,肾脏疾病已经成为造成本市学生长期缺课的主要原因之一。
“虽然,儿童肾病的原因至今不明,但病毒感染、环境问题,以及压力等造成的儿童免疫紊乱,可能是导致儿童肾病的主要原因!”复旦大学附属儿科医院副院长、小儿肾内科专家徐虹教授分析说,如果家长能早期发现儿童慢性肾脏疾病的话,不仅可以实现早期治疗干预,还可改善疾病的预后,甚至可延缓或阻止终末期肾病的发生。
儿童期肾病或引发心血管病
此外,还有研究发现,儿童期的肾脏疾病与成人期的心血管疾病发生也密切相关。这些肾脏疾病在儿童期如果没有得到早期诊断和正确治疗,一些患者到了成人期,甚至青少年期,就有可能出现肾功能影响,还会引起高血压或因高血压、心肌损害引起心功能衰竭。
据介绍,与成人期心血管疾病发生密切相关的儿童期肾脏疾病主要包括三大类:各种肾小球疾病引起的蛋白尿、各种肾脏疾病(包括肾实质病变和肾血管病变)引起的儿童期高血压、婴幼儿期的上尿路感染。肾小球的硬化与肾功能下降和高血压发生密切相关,适当和早期抗蛋白尿疗法可延缓肾脏病进展和预防心血管疾病发生。
尿检可早期筛查儿童肾病
一些发达国家和地区已经展开对不同年龄、职业或合并高危因素的人群进行尿液筛查,并将尿液筛查作为慢性肾脏疾病早期发现、早期干预的重要策略之一。儿科医院副院长、小儿肾内科专家徐虹教授说,在儿童中早期发现肾脏疾病,对于延缓和减少儿童及成人期终末期肾脏疾病的发生十分重要。大规模的学校尿液筛查,已成为发达国家及地区早期发现和干预慢性肾脏疾病的重要手段。在欧美、日本、韩国已实施了“学生定期学校尿液筛查”。一次尿检不仅能早期发现儿童肾病等,且能减少日后一旦发现尿毒症所需花费几十万元的肾透析、肾移植和终身抗排异等巨额费用。
尿液检测异常的学生,可到指定专科医院肾脏专科门诊进一步检查,明确诊断,登记、随访,真正做到对肾脏疾病早发现、早治疗。此外,在筛查中,失访率非常高。初筛异常者有相当一部分未到医院复查,复查异常者坚持长期随访者只占少数。专家提醒,慢性肾病的防治关键在于早发现、早治疗。
肾病孩子饮食需“量身打造”
对于成人肾衰患者,不少人以低蛋白饮食为主,生怕加重肾脏负担。但对于儿童肾病患者,不少家长却存在类似误区:盲目以为儿童肾脏病患儿也不可给予蛋白饮食,但问题是,孩子年纪小,如果不给予足够的蛋白饮食或热量,则可能影响到孩子日后的生长发育,那么,该如何保证儿童在成长中所必需的蛋白质和热卡呢?对此,徐虹副院长表示,肾病患儿的饮食很有讲究,在控制蛋白质摄入之时还须注意营养均衡,这样才能保证患儿维持正常的生长速度。
记者了解到,在儿科医院住院病房中,还专门引入了儿童营养师,为儿童肾脏病等小患者进行科学营养配餐。据介绍,肾脏病患儿的饮食应遵循几条原则:首先是个体化烹饪,如肾功能异常,须严格控制蛋白质摄入;其次是少盐烹饪,建议每天摄入1至2克盐即可,如患儿出现浮肿,须改用低钠盐;再次,如肾功能异常,患儿的热卡摄入量必须达标,可通过麦淀粉饮食来维持正常生长。此外,如果孩子尿检出现血尿,但肾功能正常,饮食方面应该没有什么禁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