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4/24 18:01
中医有“人参杀人无过,大黄救人无功”一说,意思是补药吃错的时候,病人不会怪医生,他们仍旧会觉得给他们开补药的医生是体谅病人,甚至是医德高尚的好医生。但就算是用泻药治好了病,开泻药的医生也很难讨得好,他们显然比开补药的医生舍得对病人下手……可见,补养和补药被国人赋予多高的礼遇!特别是当养生成为时尚,保养成为话题的现在,补养药的使用更是日趋普遍,甚至有从医院、药店走向家庭、餐桌的趋势。但是,即便是一个身体有所亏空、有所虚损的病人,到底虚在何处、到底适合哪种补养药并非人所共知,对补药的种种误解,却足以贻误那些流传至今,拥有上千年历史的经典好药的药效。
补中益气丸——无名低热时该用的补药
最早出处:金代《脾胃论》
使用历史:980年
主要成分:黄芪、甘草、白术、人参、当归、升麻、柴胡、橘皮
整体药性:温
功能主治:补中益气,升阳举陷。用于脾胃虚弱,中气下陷所致的体倦乏力,食少腹胀,便溏久泻,肛门下坠
典型征象:面黄肌瘦,手无缚鸡之力
补中益气丸是由“补中益气汤”衍生过来的丸剂,后者是金元时期的名医、中医脾胃论创始人——李东垣的代表方子。李东垣之所以特别重视脾胃,乃至创立“脾胃论”,因为他当时身处金元战乱时期。我们看过的很多史书或武侠片,都是记录那个时代的动荡,百姓生活不安稳,颠沛流离,大多数人饥饱无常、居无定所,每个人都感到危机重重,这种背景之下,脾胃病就成了当时发病率最高的一种疾病。
中医讲,“火生土”,属于火的心,是属于土的脾胃的“母亲”,“母亲”生病了,一定会殃及“孩子”。动荡的年代中,人们的情绪肯定不稳定,就是中医里的“心”出了问题,因为中医的“心”和情绪有关。一个人心情好的时候,食欲、消化都会好,当一个人万念俱灰、哀莫大于心死的时候,他肯定是茶饭不思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