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1/16 13:22
不分餐具埋下健康隐患
北京佑安医院感染科主任医师梁连春表示,疾病传染需要三个条件,传染源、传播途径和易感人群三者缺一不可。混用碗筷主要可能会引发一些通过消化道传染的疾病。
幽门螺杆菌感染。中国人饮食不分餐、喜欢相互夹菜等习惯,会增加幽门螺杆菌的传播风险。而幽门螺杆菌是众多胃病的罪魁祸首,它主要通过口口和粪口传播,家人如果有一人感染,其他人感染的几率也提高,因为感染者的牙菌斑和唾液中会有幽门螺杆菌,不分餐的话筷子就可能成为病菌的传播媒介。世界卫生组织下属的国际癌症研究机构已将其列为诱发胃癌的第一类致癌原。欧美人由于习惯分餐制,所以该菌的感染率明显低于中国人。
甲肝、戊肝。甲肝和戊肝的传播途径主要为粪口传播,其病毒易在空气中传播,如果长期和这些人共用杯子、碗筷,病毒有可能通过唾液等传染到健康人身上。
手足口病。手足口病的传播途径多为感染者的鼻、咽分泌物或粪便。6岁以下孩子免疫功能低下,更易因共用碗筷导致病毒交叉感染,所以在幼儿园时应尽量专碗专用。
分餐、公筷是对健康负责
王辰表示,分餐是世界公认的先进、卫生的就餐方式,尤其对于中餐来说,更有必要宣传分餐、公筷意识,推广分餐行动。他呼吁,分餐、公筷制是安全、健康、卫生的用餐方式,是防范“病从口入”的一项有效措施,同时还可以减少食物浪费。他建议,在当下分餐尚未普遍推行的情况下,在外就餐时,可以在每盘菜刚上桌时,先用未用过的筷子拨出来一些放到自己的碟子里慢慢食用,之后不要再夹盘子里的菜,这样做既避免口水交叉,又控制了食量,是对自己健康的负责,也是对他人的尊重。作为一名消化科医生,山西省长治医学院附属和平医院消化内科副主任医师王育文在家吃饭时,都会准备两个公勺方便家人取菜,外出就餐时也随身携带餐具。
2003年非典后,香港医学会和民政事务总署就联合进行“公筷公羹推广计划”,目前小孩和成人都有了良好的“公筷意识”。日本人的分餐习惯则从小培养,二战后,日本的小学开始向学生提供免费午餐,一律实行分餐制。在外就餐时,如果不得不用“私筷”夹“公菜”,就餐者也会使用筷子的另一头,值得我们借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