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5/1 16:00
新华网长沙2月12日电 (明星 周勉)中国知名农业科技公司隆平高科10日发布的一则公告引发了各界对于“海外巨头渗透中国玉米种业”的担忧,甚至有专家惊呼这次“狼真的来了”。
这则公告称,隆平高科与法国Vilmorin&Cie集团控股的VilmorinHongKongLimited在长沙签署了关于在中国境内设立合资公司的合资合同框架性协议。
协议约定,双方将共同投资人民币2亿元在中国境内设立合资公司,从事杂交玉米种子、小麦种子、油脂类作物种子的研究、生产和销售;其中隆平高科出资人民币1.2亿元,占其注册资本比例为60%。
玉米种业被认为是中国种业竞争最激烈,也是空间最大的领域。玉米在中国是仅次于水稻的重要粮食作物,常年播种面积、产量分别占粮食的22%和25%。目前,玉米种子的毛利率一般在30%,个别优良品种的毛利率达到60%以上,远远高过水稻等粮食种子的毛利率。
隆平高科旗下最大子公司湖南隆平种业公司的总农艺师刘爱民认为,这一合作有利于向国外种业巨头学习最新的世界级先进技术,更好地利用国外的科研、生产、经营、管理经验。
“虽然狼来了,但是也不那么可怕。”刘爱民介绍说,中国60%的人口以稻米为主食,在杂交水稻制种方面,中国的科研实力属于世界顶尖水平。
据介绍,美国30%的水稻种植都是采用杂交水稻种子。美国水稻技术公司每年要向中国湖南杂交水稻研究中心支付100多万美元的技术成果使用费。
隆平高科联姻的海外企业,只是抢滩中国种业市场的众多海外种业巨头之一。海外种业巨头拥有优良的种子,通过与中国种业巨头合作,有可能逐步挤占中国原有种业公司的市场份额。在中国最大的反季节蔬菜种植基地和集散中心山东省寿光市,外资种子企业正在“攻城略地”,已经占据了被誉为“中国第一菜园”的近90%的市场份额。
“当前中国种业市场面临着国际种子企业的冲击。”湖南省农业厅副厅长李志纯说,“排名世界前列的跨国种业公司已经陆续进入中国种子市场,并呈现出投资重点由园艺作物向粮食作物拓展,投资环节由生产经营向科研育种延伸,投资形式由合资向并购发展的推进势头。与跨国企业相比,国内种子企业表现为多、小、弱,难以与其抗衡。”
据统计,中国种子市场已由2001年的200亿元增长到目前的500亿元左右,成为世界第二大种业市场,未来十年增长潜力更为显著,必将吸引更多的种业集团迈进中国市场。目前全国已有49家持有效证照的外资企业,孟山都、先锋、拜耳等国际种业巨头纷纷涉足中国市场。
业内人士呼吁,面对外资在中国种业市场的不断渗透,中国急需苦练“内功”,加大种业财政投入,整合“产、学、研”三方力量,扶持高精尖的种业研发,夯实制种业的行业基础,才能确保良性竞争。
湖南省农科院水稻研究所副所长赵正洪建议,政府部门应设立杂交种子备荒储备金,保证杂交种子的安全供应。
湖南农业大学金农种业有限公司总经理高飞认为,设立科研专项,鼓励大型种业企业联合相关科研单位和高等院校,组成制种技术科技创新联盟,共同研究探索机械化标准化制种技术。同时支持对大型种业企业在制种机械、种子加工能力建设方面的投入,尽快实现制种机械化和提高种子商品质量。
中国政府目前已开始规范国内种业市场,以提高国内企业的科研技术实力。据湖南省种子管理局局长周志魁介绍,归农业部审批的种子公司注册资金必须在1亿元以上,归省级农业行政主管部门审核的种子公司注册资金也由之前的500万提高到3000万,并已实施“两证管理”,即相关企业必须取得种子经营许可证和种子生产许可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