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5/1 16:00
民以食为天,粮价乃百价之基。
2010年下半年开始的粮价上涨引发中国经济的连锁反应,又因去秋以来的北方大旱加剧粮价上涨预期,最近国际粮价屡创新高。
稳定物价坐上了今年中国经济的“头把交椅”。春节期间,国务院总理温家宝专程奔赴粮食主产区作出最新指示,国务院常务会议则迅速出台保护粮食生产的“国十条”。
那么百价之基的中国粮价情况究竟如何?小麦、水稻、玉米、大豆等四大主粮的各个环节呈现出什么样的价格和产量的变化,农民、粮商、加工商等市场主体在粮价普涨的背景下呈现什么样的众生相?
《每日经济新闻(微博)》派出多路记者分赴河北、山西、江苏、安徽、山东、河南、陕西、甘肃等干旱地区,纵深调查中国粮食市场的最鲜活的新闻,并于今起推出“我们的粮食”系列报道,尽力给读者送上有关中国粮价最客观、最准确的报道。
去年下半年以来,华北、黄淮区域持续的罕见旱灾,使得被称为“百价之基”的粮价渐涨。
2月13日,山东省嘉祥县,细碎轻柔的雨雪姗姗来迟,干裂140多日的田地终获滋润,但短暂的、少量的落雪,“依旧缓解不了旱情。”
距离该县城10多里开外的万张乡江庄,10多家粮食收购点一溜排开,这是年后收粮的时日,可是往日喧腾的售粮场景,如今不复。
一辆时风牌三轮车,孤零零地停在一扇锁着的铁门前面,山长雨裹着大衣在车内抽烟,他在等待收购点的老板,车上是他从各村收回来的半车小麦。
做了五年粮食收购的他,其生意从未如这般冷清,“现在的收购价比年前涨了不少,但还是收不上来粮,农民手里即便有粮,也压着不卖。”山长雨说。
山东的小麦种植面积位居全国第二,此次遭遇的特旱,让3476万亩冬小麦受灾,受此减产预期的影响,个别面、粮加工企业原料吃紧,开工能力不足。
农业部小麦专家指导组成员李雁鸣向《每日经济新闻》记者表示,“如果再过10多天还未出现有效降水,将会影响今年粮食产量,粮价必然会提升,提升多少现在无法得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