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户端
美食天下

资讯

资讯 聚焦
您的位置美食天下 > 资讯 > 食品行业 > 正文

摸清了石头 食品安全能否过河?

2012/5/1 16:01

国务院副总理王岐山在参加山东代表团审议时,在谈到食品安全问题时连称惭愧,并表示食品出问题很不好意思,食品安全应从日常保障着手。(3月6日 《京华时报》)

在食品问题“群魔乱舞”,消费者左右受挫的背景下,食品安全问题永远是绕不开的话题,诚如副总理所说,食品安全问题是民生问题,是最基本的问题。

副总理的“不好意思”可谓中肯,击中公众早已大打折扣的安全感,莫谈国事或者回避问题并未出现,其中不乏真诚与决绝,自我批评背后的责任感不言而喻。

批评归批评,批评过后能否引起重视、能否有所建树才是问题关键。食品从生产到加工到包装再到上市,其中诸多环节的隐秘性给了不良商贩“借题发挥”的机会,而监管环节的弱化甚至缺失变相加剧了食品安全的不可控制性。

食品安全,不能指望从道德层面的说教来约束生产经营者“流淌道德的血液”,不能怀揣“法律万能”的心态放任自流,也不能仅靠抓几个“典型”以儆效尤,外在的监管压力才是食品安全的强心剂,日常保障才是让食品归于正途的定心丸。现在的问题就是日常保障机制的空心化让不少人钻了空子。

日常要保障,靠谁?自然是分管食品从生产到上市各个环节的监管部门。副总理的话多少点出了在目前我国在监管方面的尴尬境地,“上面开会,下面还有食品办不断发文件,真正到了基层,到了县或者区,质检没几个人”。食品安全是地方负责制,但国家的高度重视在经过层层过滤到达地方后,约束力被无限压缩和消解,到最后,地方都抱着“笃定”的心态,“坐看风起云涌”,不出问题就是“监管有力、良心生产”,出事了只有喟叹“天有不测风云,人有旦夕祸福”,日常保障成为稀缺,这不等于在诱惑不良商贩走歪路?

要说症结,其实很清晰。食品安全保障涉及两个大方向,其一是食品生产各个环节的保障,其二是食品的日常性和常态性的监管保障。而日常性和常态性的监督机制本身又是各环节监管有保障的又一重保障。去年年底,北京市政府发布了《关于进一步明确部分领域食品安全监管职责的意见》,首次将食品包装、仓储、运输和物流明确纳入食品安全监管。但食品安全的日常保障却还是停滞在纸面的探讨,缺乏强有力的落实机制,而日常性和常态性的保障机制的缺失,也注定了食品安全的所有法律保障和所有举措都将功亏一篑。

食品如果真要监管,就在菜摊上,就在米市里,就在饭馆里。在食品问题上,我们已经摸清了石头所在,能不能过河,恐怕还要看日常保障是不是仅仅流于口号了。

最受欢迎的家常菜

更多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