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5/1 16:03
菜贱伤农不应只归咎于市场失灵
(本文基于政府与市场博弈产生的后果,拟从一个全新的视角来探讨另类城镇化问题——发现农产品价格为何不能实现“价格城镇化”的背后辛酸?农产品一直以来就是剪刀差下受损害的一方,譬如油价涨了,农产品价格就不能涨!农产品与农民的地位何其相似乃尔!)
由于油价和食品价格轮番上涨,动了美国大众神经,上周在一个电视访谈节目中,奥巴马把矛头指向金融市场,威胁说如果再投机炒作就要算他们政治帐。
看来美国的情形和中国有许多相似性:政府把通货膨胀归咎于市场失灵而不是政策本身,不管奥巴马还是其他人,没人把价格上涨真正的罪魁祸首——货币政策揪出来,而是在市场上寻找替罪羊。
在国内发生的新闻则更具有戏剧性,一边是城里人因为菜价过高而吃不起,一边是菜农因为蔬菜价格过低生存难以为继。有人把这笔帐算到了黑心的菜贩头上,也有人算到菜农头上,原因是菜农盲目种植,供大于求导致价格下跌。不管是菜贩还是菜农,大家都把责任推给了市场,但在整个链条中,菜贩和菜农都不是受益者。
这就像决策者把通胀的原因归咎于供给因素,而不愿意承认这是一种货币现象。为应对金融危机的经济刺激计划,使得广义货币供应量的增长在2009年和2010年上半年占GDP的比重接近40%,货币供应过多导致的通胀带来的种种危害正在逐一显现,菜贱伤农便是其中的表现之一。
在经济学上,市场失灵这个词用于无效率状况特别重大时,菜价在城里城外的巨大反差,属于典型的市场失灵行为。但是这种市场配置的无效率,其根源在于政府对市场的干预,导致成本和利润的传导失误。
通胀导致物价全面上涨之后,政策的制定者开始限制农产品涨价,打击中间投机买卖的流通环节,约谈零售商家承诺不涨价,却悍然提高了油价。
这种修正市场失灵的政策,最大的问题在于:为什么油价上涨被当做是一种市场行为?而真正由市场机制形成的农产品和终端零售商品价格却由政府说了算?
这种政策的后果是:价格上涨和通货膨胀由中小企业和“中间环节”买单。中间环节由于油价上涨,税费繁多,运输成本增加,不得不将成本转嫁给菜农。同时打击中间环节使得菜贩无奈选择歇业,菜运不到城里,只能烂在地里,菜价城里城外冰火两重天的怪象由此形成。
奥本海默在《国家》一书中认为,存在着两种也是仅有的两种获取财富的路径:其一,是自由市场方式,即通过经济当事人分散地生产活动以及自愿交换来实现财富的增长和分配;其二,是政治方式,即政府通过对自由市场的干预,利用暴力手段攫取他人的劳动产品。
当经济衰退或不景气时,通过货币发行刺激经济,出现超额货币供给,资金雄厚的富人和投机的资本家会通过投资大宗商品来保值,大宗商品价格暴涨,投机分子获利,此乃自由市场方式下获取财富的路径之一。
如果政策挽救市场失灵时,只是一味的寻找替罪羔羊,政策反而会恶化市场的自我调节,其实质是既得利益阶层通过对市场的干预,损害农民和工薪阶层的利益来满足自身的利益。
菜贱伤农民,首先要减少油费路桥费等一系列费用,而不是用行政手段抑制价格上涨。
菜贵伤市民,要提高工资收入水平,而不是像决策部门回应的:调薪主要靠市场,不要指望政府。
如果不消除物价上涨的货币因素,不找出价格失衡的根源与幕后推手,政策的制定不仅不能纠正市场失灵,反而会导致行政权力进行利益的错误再分配,掠夺并摧残农产品的生产者,那么,菜贱伤农的悲剧还会继续发生,悲剧之后的悲剧也肯定会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