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5/1 16:03
近年来,有关食品行业的负面新闻太多了,先是有毒奶粉和地沟油,后是瘦肉精和染色馒头。凡此种种,不一而足,听了让人头皮发麻。
可以说,食品行业目前正面临前所未有的信任危机与发展危机。一方面,公众对食品行业的信心在下滑。在一个13亿人的市场,中国食品行业的地主优势在消失;另一方面,食品行业又具有刚性需求。一些外资品牌正乘虚而入,竭力瓜分这个市场。因此,整个行业形势相当严峻,也非常令人痛心。
不过,正所谓“否极泰来”。在这个艰难的时刻,如果有关方面能够正视食品安全绝不是一个简单的饮食问题,而是关系到国家安全和民族安危的大事,关系到中国服务业的未来,那么,我们就应该从现在起,本着对人民健康与历史承担高度负责的态度,从各个环节抓起,将危机化为转机,让民众重拾对中国食品行业的信心。只有这样,才能走出目前面临的困局。
民以食为天,食以安为先。在透视食品行业及相关行业问题时,人们不难发现,围绕着这个行业存在着四大危机。
一是本末倒置、见利忘义,导致社会公众的信任危机。从最近曝光的染色馒头和毒豆芽事件看,之所以会出现大批量、大范围制售有毒食品事件,并非是相关商家不知道这么做的危害,而是在暴利的驱使下,非法制售已成习惯。商家已经麻木,只要自己有利,谁还管顾客的健康?
二是恶性竞争、损人害己,导致整个行业的运行危机。近来,一些龙头企业之所以也出现了食品安全问题,这与激烈的恶性竞争和行业自律的沦丧有关。比如,三聚氰胺事件就不只是三鹿一家的问题,而是整个奶粉行业的问题。为了普查3000万受影响的儿童,光是国家就花去了20亿元,更遑论市场的丢失。
三是纲纪松弛、管理懈怠,导致国家法律与行业标准的信誉危机。从早年的苏丹红、毒海带、毒火腿,到近年的“人造蜂蜜”、人造“鲜枣”,以及在鸡鸭鱼肉中被检测出来的禁用药物和食品中过量的添加剂等,无不触犯法律,触犯行规。如此目无法纪,与管理的长期缺失密切相关。
四是科研不足、文化缺位,导致行业发展的战略危机。现在,浮在台面上的问题还只是食品行业的违法乱纪,更深层次的问题是与转基因等相关的动植物物种问题及饮食文化的主导权问题。中国是世界上物种最为丰富的国家,也是饮食文化历史最悠久、内容最丰富的国家。中国在这方面主导权的丧失,问题更严重。
现在,面对中国食品行业遭遇的四大危机,外国商家也没闲着,乘机在中国拓展市场。在基础食品方面,比如转基因大豆,不仅进口量大增,而且也在中国的土地上生根。在产成品方面,比如进口奶粉,现在几乎占据了中国市场的半壁江山,不仅市场份额大增,而且还占据了高端人群的消费,直接影响着中国下一代的身体素质。
可以毫不夸张地说,中国食品行业现在真是到了最危险的时候。弄不好,不仅丢了民心,还要失去市场,更可能会对民众身体素质和子孙后代健康等构成负面影响。有鉴于此,现在要解决问题,走出危机,就必须从源头抓起,从文化、制度、执法、市场和企业等各方面抓起,健全制度,强化从生产环节到最终消费环境的“全程控管”。只有这样,未来中国食品行业才有复苏的可能。
具体而言,一是要保护好中国食品的物种,这是未来中国食品与饮食服务业发挥其独特竞争力的重要物质基础。二是要抓紧对食品及相关行业的综合性科学研究,将食材的生产制作与社会文化结合起来,提升饮食文化在服务业中的水准。三是要健全标准,严格执法,增强食品行业的透明度。四是要强化对食品生产及市场服务领域的监管,让消费者放心。
正所谓“不破不立”,现在虽然是危机重重的时候,但也是食品行业大洗牌的最好时机。只有那些讲品质、讲管理、有担当、有社会责任感的企业,只有那些严格执行标准、产品信息透明和能够让老百姓放心的企业,才有生路,才会崛起,才会做大做强,才会成为自“十二五”开始的食品行业龙头企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