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5/1 16:06
作者:龙树
如果人们发现利用地沟油制造生物柴油等产品,不但能够得到政策的支持,还有钱赚,那么,又何必冒着违法的风险让地沟油冒充食用油呢?
近日,北京市卫生局表示,北京将在全市范围内启动餐饮服务环节“地沟油”专项治理。各区县餐馆食用油进货渠道将进行逐一排查,每天须上报与“地沟油”相关的治理情况。违法购买、使用“地沟油”涉嫌触犯刑律者,将移送公安部门。
众所周知,“地沟油”之所以猖獗地流向市民的餐桌,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监管力量不能下沉,不能到达每一个餐馆、每一个粮油批发的摊位。这也几乎是现有食品安全监管体制的通病或软肋。此次,北京卫生部门对各区县餐馆食用油进货渠道将进行逐一排查,可以说是找到了正确的解决方法,接下来还要具体地看执行环节,能否真正到位。
然而,要想根治“地沟油”,不但要“堵”,还要“疏”,也就是利用市场的力量,即改进与完善相关产业政策、理顺市场机制,引导“地沟油”流向生物燃料、化工制品等领域。
“地沟油”只要不重新流向餐桌,那么,就不能说是没有用处。最近,很多媒体都报道说,荷兰航空将大量使用“地沟油”制造的生物航空燃油。荷兰航空之所以盯上“地沟油”,当然也有欧洲碳减排的压力。然而,这也说明“地沟油”并非只有重新流上餐桌一条出路,产业政策引导的好,完全可以变废为宝。
把“地沟油”提纯到航空燃油级别成本非常高,是现有航空燃油的3倍左右,中国要大面积商业推广并不现实。不过事实证明,将“地沟油”转换成生物柴油的商业运用则完全可行。据《中国经营报》报道,国内江浙一带活跃着多家利用“地沟油”生产生物柴油以及日化原料脂肪酸等产品的企业。有的公司用“地沟油”生产出生物柴油,可达到国家0号柴油标准,每吨利润有2000多元。日本也鼓励将“地沟油”转化成生物柴油。
遗憾的是,我们现在不但缺乏相关的激励政策,还缺乏生物柴油的标准,更遑论炼油环节存在着几大能源巨头的垄断。也正是因为市场发育不良,那些安全利用地沟油的产业也就难以做大、做强。大量的地沟油没有合理利用的出路,难免要重返老百姓的餐桌。
食品安全问题需要加强食品监管的短板,不过无论怎样强化监管,都不可能不面临监管的极限问题,如何在监管的行政效率和食品安全之间达成“善治”的均衡,关键就是要靠市场的力量进行引导。
如果人们发现利用地沟油制造生物柴油等产品,不但能够得到政策的支持,还有钱赚,那么,又何必冒着违法的风险让地沟油冒充食用油呢?市场的力量虽不能保证餐桌上没有一滴地沟油,却可以将流向餐桌的地沟油大量减少。
(本文来源:新京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