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户端
美食天下

资讯

资讯 聚焦
您的位置美食天下 > 资讯 > 食品行业 > 正文

巨头相继停工或转手业务 食品制造业一夜入冬

2012/5/1 16:11

财经调查

食品巨头相继停工或转手业务 业内分析三大原因促转型

步入冬季,向来平静的食品制造业今年也透露出寒意。近日,在进入中国市场30年后的百事可乐将在内地的24家装瓶厂打包委以了康师傅,达能酸奶在上海的工厂则停产进行业务调整,雀巢也被传有意关闭上海等地的冰淇淋制造厂。

连串事件,引发业内怀疑产业资本是否在看淡食品业务。被公认为最具能抗住经济调整周期的食品业何以“一夜入冬”?背后是什么力量促使这些巨头转型?对此,本报展开了采访。

文/图/表 记者刘俊

解读一内资火拼激烈外资转走高端

昨日,本报报道了全球最大食品制造商雀巢承认正对冰淇淋业务进行调整。据市场调研公司欧睿向记者提供的统计,去年我国冰淇淋市场零售额约308亿元。截至2009年,伊利(15.8%)和蒙牛(13%)分别占据销售头两位,联合利华(6.9%)名列第三,雀巢(3.0%)则排到了第四名。

在2005~2009年的5年时间里,联合利华、雀巢的份额都难有突破,倒是伊利和蒙牛份额都从不足一成快速发展。

昨日资深业内人士林佟(化名)对本报表示,冰淇淋领域应该是产品定位向上行的时候了。而雀巢目前主要依靠销售中低端品牌,高端品牌德雷尔(Dreyer’s)仍依赖由香港进口, “Moevenpick”品牌也入华缓慢。

以达能酸奶为例,目前它在广州的市场份额高达12%,但是却不得不把酸奶从上海或北京远道运来,生产、销售、运输费用高。由于酸奶一般保存期只有两周,从运输到上架就几乎用去一周时间,加上在终端还要和光明、蒙牛和伊利拼促销,最低每盒酸奶低至0.8~0.9元,这最终可能迫使达能只保留毛利最高的品牌“碧优”。

解读二生产运营成本骤升转移基地

记者注意到,无论是达能还是雀巢、上海工厂都是引发这轮“调整潮”的始作俑者。有熟悉雀巢的人士对本报指出,上海的生产和运营成本较高,不排除转移到雀巢在天津和广州的冰淇淋基地。身处上海的达能酸奶情况也类似,正确保能让北京工厂全力运转。

“企业发展时应更审慎和科学。”中国食品商务研究院研究员朱丹蓬分析,考虑关停一方面可能是对产品品类的定位和战略发生了变化,另一方面可能是受成本影响,要进行产业转移。他指出,上海的规划可能也如广州的退二进三等形式,需要将食品企业转移至成本较低的地方去。

中金公司统计显示,今年前三季度上海市的乳品均价同比涨幅一枝独秀,达到15%或每公斤16.07元,全国的均价只有15.18元。乳品是食品业基础原料,它的节节上涨甚至迫使光明今年两次在上海市场对鲜奶进行了提价。

百事大中华区主席孟可仕早前也对本报表示,在过去一段时间大宗商品持续涨价。但是由于饮料业竞争激烈,百事可乐难以进行提价。

解读三内外资统一税收促使调整

我国从去年12月1日起统一内外资企业和个人城市维护建设税和教育费附加制度。

一家在广州生产的外资啤酒企业权威人士对本报指出,去年因为上述税收制度变化,一下增加了4000多万元的税费。“加上广州酒类价格调节基金、紧缩银根和贷款利率不断攀升,这都是导致成本增加很大的因素。此外,由于一些小企业也面临经营困难,外来工会减少,对快速消费品的需求也就会减少。”

而追溯到更早的2007年,按照新企业所得税法的规定,内外资企业税率统一为25

最受欢迎的家常菜

更多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