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5/1 16:06
兼顾行业现实是立足国情
在新国标遭遇第一轮炮轰时,主持新国标制定的专家起草组组长、国家疾控中心营养与食品安全所副所长王竹天就对媒体表示,蛋白质含量降低、菌落总数放宽,是兼顾行业现实,保障散户奶农的利益。
“步子不能走得太前。”王竹天当时直言,急于比照欧盟或发达国家的标准,“中国的乳业才要垮了。”
他认为,从1986年的旧生乳国标颁布至今,中国的奶牛养殖仍在低水平徘徊,生乳质量也没有顺势改善,反而频露混乱之象。“这是必须正视的现实。”王竹天说。
中国奶业协会副会长、华中农业大学教授杨利国持类似态度。他认为,中国乳品产业仍处于落后状态,把国家标准盲目做高也是白做,应当实事求是地承认差距。
甚至有专家认为,三聚氰胺事件之所以爆发,正是因为过去的生乳标准对蛋白质含量的要求太高了,部分散户奶农达不到要求,才不惜铤而走险,添加三聚氰胺以增加蛋白质含量。
外国专家:中国标准符合国际惯例
王竹天的“立足国情论”,与新西兰专家的意见不谋而合。
负责新西兰食品标准制定的新西兰农林部的发言人Deborah Gray今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称,中国的生乳新国标立足国情,符合国际惯例,虽然在实施上可能还需要一些时间才能够覆盖全国,但毫无疑问已经取得重大进展。
Deborah Gray称,每个国家制定的标准有所不同,但最重要的一点是要能够应对本国的具体情况。新西兰的经济在很大程度上依赖食品出口,新西兰乳品交易占世界乳品总交易的33%, 新西兰也是世界最大的乳制品出口国,拥有超过110亿新元的出口额的乳业是新西兰最大的出口产业, 所以不得不满足国际最高期望。
而新西兰的优势是人口少,奶牛一年四季生活在干净的天然牧场上,农场也先进。中国的情况不同,目前有很多散户奶农,水平参差不齐,所以必须要立足这个国情。
疑问解读
生乳杀菌能彻底吗?
细菌数可能达标了 毒素却还在
不过,对生乳标准的争论还远不止这些。
美国乳品科学协会的Ken Olson博士今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称,美国对生乳中的蛋白质含量没有法定要求,主要指标是菌落数目。虽然生乳在直接饮用前要经过灭菌处理,不过有时候细菌没了,细菌产生的毒素还在。
《南方周末》网站的一篇文章也写道,有一些细菌,尤其是某些引起乳腺炎的细菌,可能产生一些毒素,并且这些毒素不能被加热破坏。比如葡萄球菌产生的毒素,就可能导致急性肠胃炎。
如果一头奶牛患了乳腺炎,它生产的牛奶经过巴氏消毒,细菌数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