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户端
美食天下

资讯

资讯 聚焦
您的位置美食天下 > 资讯 > 食品行业 > 正文

国家食品安全标准拉锯战 要因国情而“妥协”

2012/5/1 16:11

“每次都吵得很凶”

乳品安全标准制订,与制订其他标准最大的不同是:一支由十余个单位组成的协调小组,独立于专家组之外。

这个协调小组牵头人是卫生部副部长,协调小组成员包括农业部、国家标准委、工信部、工商总局、质检总局等十多个单位。

“协调小组负责人,主要是管理部门的领导。”11月30日,参与制订标准的专家透露,协调组推荐的70多名专家成立专家组。

张旭东说,食品安全法出台前,农业部、工信部、质检部门都有相关乳制品规定,制订新标准就需废止老规定,因此成立了协调组。

而根据《国家食品安全标准管理办法》,食品安全国标最权威的机构是卫生部组织成立的“食品安全标准审评委员会”。

11月30日,张旭东说,审评委员全部来自大专院校、科研机构,并没有企业参与。

审评委员会最高级别的审评机构是主任委员会,其构成体现了行政与技术双重色彩。

参加者以卫生部部长 陈竺 级别最高,他也是审评委员会的主任委员,另外副主任委员分别是卫生部副部长陈啸宏、农业部副部长陈晓华。

其他参加者除了三名院士外,还包括中国疾控中心主任、审评委员会秘书长、副秘书长等人,他们都是各部委的官员。

食品安全标准首先经秘书处初审,而后提交审评委员会分委员会审评,最终提交给主任委员会审评。

“简单来说,审评委员会分委会为食品安全标准提供技术支持,主任委员会则是行政把关。”

但有时行政权力也影响了分委会的决策。

有的审评委员会专家抱怨,有时候,部门领导参与分委会讨论,没有办法完全以科学为依据独立来审评标准。

审评委员会中,共有10个分委会300多名委员,包括污染物、添加剂、兽药残留等方面。

一位审评委员会专家描述说,每次分委会开会,“都吵得很凶”,在座的都是业内知名的专家,即使是分委会主任委员说的,有不同意见还是要说。

比如近期热议的农作物中的某种污染物,应该撤销还是保留,分委会主任委员试探性提出可以暂时保留,但是讨论会上其他专家几乎一致认为应该撤销。

最终,分委会达成一致,新标准中应撤销这一物质。

不过也有特殊情况。

在是否要撤销面粉增白剂——过氧化苯甲酰作为食品添加剂使用时,专家都“吵破了头”,有人认为,增白剂添加在面粉里是安全可靠的,也没有证据证明增白剂影响健康,而另一批专家则持相反意见。

争论过于激烈,最后只能投票解决,有超过三分之二的专家认可撤销。

企业的因素

魏荣禄参加过三次乳品安全标准讨论会,他记得第一次时,“好几个国外乳企代表坐在那里”,让他“很不舒服”。

乳品标准关键数据的改变,也被多名专家质疑为“被企业绑架”。

“从程序看,这是不可能的。”卫生部11月30日举行的一次小范围的记者会面中,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营养与食品安全所研究员郭云昌说。

同日,卫生部监督局食品安全标准处处长张旭东说,此次提出异议的专家,在制订乳品国标时确实提出了不同意见,但这些意见,最后没有被采纳,“他们不是评审委员会的委员,也代表不了其他研讨会的其他委员”。

卫生部提供了一份“乳品质量安全标准工作专家组成员名单”,其中包括卫生部卫生监督中心3人,中国疾控中心工作人员16人,中国农业大学、北京大学、四川大学等学者5人,三元蒙牛伊利光明雅培、美赞臣、达能、湖南亚华等乳品企业代表9人。

卫生部的说法是,这些企业代表多是行业协会推荐,推荐的多是大企业。

有审评委员会专家透露,标准必须考虑行业的现状,大企业往往被认为是行业发展的方向。所以,有些标准会被误认为有利于大企业。

而事实上,大企业并非都希望标准降低。

一位专家记得,在一次关于食品微生物标准的研讨会上,专家认为可以取消某一种微生物的检测,但是企业则集体反对。他们认为行业发展良莠不齐,取消检测可能导致无法监管,最终影响消费者对整个行业产品的信任。

但是,有企业确实存在跟专家“拉关系”。

一位审评委员会专家发现,“跨国企业最关心标准,甚至有专人跟踪标准的制订,经常到部里,到专家这里了解情况。”

记者调查发现,有些企业还会想办法和专家进行“私下”沟通。

曾在一次食品安全论坛间隙,一企业的代表找到审评委员会某权威专家,让他建议放宽某食品安全指标,并交给他一份建议书。

这位专家说,按程序,建议书应交给审评委员会秘书处。

据一大型乳企原公关人员透露,大企业公关部主要针对两类人,一是媒体记者,另一部分则针对政府和专家。

沟通的方式有很多,企业会邀请专家参加论坛、还请专家对新技术论证评估等。

对于企业为食品安全标准赞助的说法,张旭东予以否认。他说,所有食品安全标准制订修订,都是由财政全额拨款。“不可能拉赞助”。

“我们要求委员,为了保证审评工作公正性,不能在食品生产经营单位兼职,或者从事有利益冲突的活动。”张旭东说。

对于企业和专家在私下里的接触,张旭东认为,标准制订遵循协商一致原则,最后还要分委会和主任会议决策,即便企业和某个专家有私下交易,也不可能影响标准制订。

“我们目前还没有发现专家和企业之间存在问题。”张旭东说,也欢迎公众发现问题向纪检监察部门举报。

[NextPage]

公众参与被指“走过场”

但一个不能否认的事实是,权威专家在标准制订过程中作用很大。

据内部人士透露,12月2日审评委员会主任会议上,已经讨论通过撤销稀土限量标准。也就是说,茶叶中的污染物检测,将有望不再包含稀土。

但此标准定稿后,又进行了复议。

其中的原因是,有中科院院士给高层领导人写信,此信又被转到卫生部,于是分委会又对标准进行复议。

为此,专家组还专门去中科院院士局与写信的院士进行座谈,最后,院士们同意了分委会专家组的意见。

相对于专家们的热情,公众在常规标准制订中则显得“冷淡”。

目前,每项食品安全标准都要经过两个月公开征求意见。

2010年卫生部公布202项标准制订修订计划。今年公布100多项标准的制订修订计划,但在征求意见阶段引起舆论关注的只有乳品新国标、速冻米面食品、添加剂标准等几项。若不是媒体报道,更多的食品安全标准在两个月的公开征求意见中成为“零回应”。

正因此,征求意见被一些人认为是“走过场”。

“就像造飞机火箭,我也提不出意见。”一位审评委员会专家认为,隔行如隔山,食品安全标准的专业属性导致很多普通人不能100%参与。

其中在大米中添加防腐剂问题上,食品添加剂标准刚公布,还是粮食部门和企业关注的,并通过媒体表达撤销诉求,遂引起舆论反弹,卫生部也做出要进行研究的表态。

但此事中,即便是专业人员,也未必能完全注意网上的征求意见稿。

针对上述问题,张旭东透露,卫生部正打算与消协合作,在食品安全制订过程中,将邀请消费者参与,提高标准的公开、公正和透明度。标准处也打算在卫生部官网,设立食品安全标准制订栏目,循环滚动征求意见。

安全是底线

“三聚氰胺事件”后,公众对乳品等食品安全的关注就像火药桶一触即发。

生鲜乳标准首次质疑在2010年,之后一年半中,多个食品安全国标遭舆论危机。

卫生部新闻办工作人员也有些无奈。几乎每3到6个月,就要处理一起有关食品安全标准的“危机”。

其中,卫生部组织相关的新闻发布会、媒体沟通会、专家见面会就不下四、五场。

标准过于专业和缺少公开透明的程序,被普遍认为是公众对新国标缺乏信任的原因之一。

有官员则说,“现在的问题不是消费者对某一标准的关心,而是对整个食品安全的不信任。”

之前,铁观音等茶叶中爆出稀土含量超标。12月2日,该限量标准被同意撤销,有卫生部官员担心,或将又会引起一场舆论危机。

但标准一味妥协,底线是什么?

对此,卫生部有关负责人说,安全肯定是第一位的。

他表示,很多人认为供港食品安全标准高,但这样食品成本也高,普通老百姓肯定承受不起。食品安全标准,保证安全是底线。

11月29日,魏荣禄记得在他参加的一次乳制品标准的讨论会上,主持人上来就说:“今天只谈安全,不谈健康。”

但魏荣禄仍坚持认为,健康和安全,应该“一起搞”。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制(修)订流程图

立项:有关部门向卫生部提出立项建议。

任何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都可以提出食品安全国家标准立项建议。

卫生部组织成立食品安全国家标准审评委员会(以下简称审评委员会)对立项建议进行研究,向卫生部提出制定食品安全国家标准制(修)订计划的咨询意见。

起草:卫生部采取招标、委托等形式,择优选择具备相应技术能力的单位承担食品安全国家标准起草工作。

标准起草完成后,应当书面征求标准使用单位、科研院校、行业和企业、消费者、专家、监管部门等各方面意见。

审查:审评委员会秘书处初审,通过初审的标准在卫生部网站上公开征求意见;审评委员会专业分委员会会议审查,采取协商一致的方式,在无法协商一致的情况下,参会委员四分之三以上(含四分之三)同意的,标准通过审查;审评委员会主任会议审议。审议通过后,秘书处报送卫生部卫生监督中心。

批准:卫生部卫生监督中心审核后报送卫生部。审查通过的标准,以卫生部公告的形式发布。

原文地址:http://finance.qq.com/a/20111206/000996_2.htm

最受欢迎的家常菜

更多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