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5/1 16:13
央企整合
作为国资委下属企业,在央企整合大背景下,资产需要保值增值,业绩考核也是中储粮必须面对的。
2011年,同为粮食行业央企的中粮集团世界500强排名366位,旗下拥有7家上市公司,而中储粮则完全与资本市场隔绝。
2000年成立注册至今,作为国内最大的粮食收储企业,中储粮担负着国家“大粮仓”的任务。
在粮食价格出现波动时,实施托市收购或者抛售储备粮(油)保持市场价格稳定,使其身上被赋予了独特的“政府化”光环,导致了中储粮进军消费终端屡被诟病的同时,实力差距也越拉越大。
“中储粮在粮食的收储、加工、运输等方面有着其自身的优势,但这不能成为其不进入市场的理由,”赵占波认为。在完成国务院交给的政策性业务之后,进行市场化开发,将潜在优势变成市场优势并无不可。
“中储粮这些年的发展被中粮落在了后面,主要原因之一就是中粮市场化运作的成功。”而这一切在悄然改变,进军终端市场、大打市场牌成为中储粮的优先选择。
2008年开始,中储粮相继向市场推出“龙系”、“隆鼎福”、“华夏粳华”、“盛湘”等大米品牌产品以及“东鼎”牌面粉产品,并最终在物油产品方面推出自己的产品。
按照规划,“金鼎”产品已于2011年12月在华东、华北地区的各大中城市进行铺市,超市、农贸市场等成为第一批网点。
“大型超市的销售成本较高,在进入市场初期,中储粮的议价能力很低。选择更容易进入的领域更容易一些。”孙威认为,“中储粮进军小包装食用油市场,推出5公升和1.8公升产品,应该是做了充分准备。”赵占波认为,战略上来讲,利用二级公司来运作留下了回旋余地,同时可以调动其在这一领域的全国性资源,即使发力不准,也不会影响总公司的地位。“好处显而易见。”
“即使实现了10%的市场目标,再加上中粮的15%,国产食用油在市场上与外资品牌的差距不是轻易可以追上的。”孙威表示,“成本竞争和品牌竞争将是食用油行业在未来发展的主旋律,中储粮的对手很强大。”
国内粮油品牌众多,市场竞争激烈,中储粮粮油品牌作为后来者需要投入更多的资金和努力,金鼎品牌如何发力尚未有清晰的线路可循,品牌领域的短板将考验中储粮在这一领域发力的最终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