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户端
美食天下

资讯

资讯 聚焦
您的位置美食天下 > 资讯 > 食品行业 > 正文

饮料螺纹瓶盖存二次污染隐忧 瓶口卫生标准缺失

2012/5/1 16:14

可怕的缝隙

资料显示,目前我国市面上的饮料合格率较低。其中饮用水中发现的主要问题是微生物指标超标情况突出。造成微生物超标的原因很多,生产工艺、生产环境、人员卫生、包装容器、运输和储存条件等都可能引起细菌二次污染。其中瓶盖密封性不好,是导致细菌总数超标的重要因素之一。

专业人士表示,瓶口螺纹部分相当于喝饮料的“餐具”。这“餐具”从饮料出厂到消费者饮用这段时间内都是暴露在空气中不受保护的,而这段时间可以是一个月甚至是一年。这样的“餐具”,无疑存在严重的安全卫生隐患。尤其是在春夏两季,病毒病菌高发、易传染,该隐患将更加危险。

“而更加让人担心的是,如果不出台相关的标准,这样的漏洞可能会被不法分子利用。”叶智严肃地说。

在他看来,这样的案例事实上早已存在,只不过并不被外界普遍知晓。

据了解,2005年,中国台湾地区台中市发生连环饮品中毒事件。一种名为“蛮牛”的提神饮品疑被人恶意投放剧毒氰化物,导致5人饮后中毒。警方在全台湾共搜出9瓶有毒饮品,其中一瓶“蛮牛”瓶外甚至贴上“我有毒,请勿喝”字样。事发后,产品生产商在第一时间将全台“蛮牛”回收准备销毁,回收饮料总量超过120万瓶。

“事发后,警方并没有公布最后的侦破结果。但作为饮料行业的从业者来看,这和长春的果粒奶优中毒事件有相似之处。消费者在商店如果发现了胶瓶饮料外包装存有破损或漏气现象是不会购买的,很可能就是我们所看到的瓶装饮料被故意或者无意间浸在有毒物质中,而有毒物质残留在瓶口螺旋处,消费者通过口对口的饮用方式将螺旋处有毒物质食入体内并带入內溶物中。”叶智分析说。

可口可乐美汁源果粒奶优受害者家属告诉本报记者:“我们在购买果粒奶优时,并未发现瓶体外表有破损或漏气的现象。但孩子在饮用时曾说过饮料的味道有些不一样。但具体是不是饮料內溶物的味道发生了改变我们不得而知,因为当时是口对口的饮用,并没有将饮料倒至其他容器中。”

缺失的瓶口卫生标准

如此严重的问题为何得不到饮料厂商重视?

一位饮料界资深人士告诉本报记者:消费者不知情、瓶口螺旋处卫生标准空白、生产厂家为降低成本不愿更改瓶体模具都是无法推动瓶口螺旋处卫生得到重视的重要原因。

叶智也表示,自发现这一问题以来,他曾多次走访过饮料生产车间,希望这一问题能够得到生产厂家的重视,但几乎都是无功而返。

“当时我发现这一问题后找了很多企业,生产厂家们都认为这是小事情。被冷冻液、粉尘等污染的瓶口螺旋处,饮用后最多造成消费者拉肚子。最多赔几箱饮料就好了,但是要在瓶口部分加强密封性,则要进行模具调整,这是需要增加成本的。在市场竞争激烈的情况下,没有一个企业家想要再去增加自己的生产成本。”叶智说。

据了解,目前中国的生产商为了节约成本,瓶口越做越低,瓶体则越做越薄。若要改变瓶口的密封设计,其瓶盖原料成本增加也不过是每日百元的成本,但若要修改模具,则此项费用可能要上万元。

本报记者在走访一些饮料生产厂发现。对于中小饮料厂来说,一条普通的机动化生产线每天生产20万个瓶坯(瓶装饮料的原始瓶体),如果要修改瓶盖密封,则每个瓶盖的成本上涨5厘钱,材料费增加100元的成本,这些中小厂家的老板均认为自己做的是小本生意能省则省,所以不愿意改模具。

而对于大型的饮料厂来说,其瓶坯与瓶盖的生产设备一体化,这样一台机器的造价高达千万元人民币。若是仅改动一个小小的瓶盖设计却要重新购进一台千万元的机器,生产商们则觉得有些划不来。

此外,本报记者通过查找发现,目前我国对于饮料饮品出台了很多相应的卫生标准。其中包括:聚酯(PET)饮料瓶卫生标准、饮料瓶盖垫片密封卫生标准以及饮料內溶物卫生标准。在这里又分为果汁饮料的卫生标准、茶饮料的卫生标准等,但并没有关于饮料瓶口与瓶嘴螺纹处的卫生标准。

一名浸淫包装行业多年的生产者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说:“现在食品的外包装只要求密封度的标准。只要內溶物细菌不超标,就没有人在意你用什么方法去包装,即使你包装的瓶体再有问题,那也是规范的空白,没什么大不了的。在运输流通中的二次污染、尘埃污染、冷冻液污染等问题也都不是在饮料液体中的,而是在密封螺旋处。这里既然没有政府的卫生标准去规范,也就只有道德层面上的补偿了。所以我们也就不担心在这一位置出现问题的饮料,需要我们承担什么责任了。”

原文地址:http://finance.qq.com/a/20120216/000554.htm

最受欢迎的家常菜

更多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