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5/1 16:00
重金储粮
如何解决基酒困局、市场扩张和资本问题,显然已成为洋河站在高位上的决定命运之战,一旦成功,洋河可继续追赶茅台、五粮液,一旦受挫,则面临前车之鉴。
上世纪90年代中期,苏酒盲目跟风,采取购买基酒(主要是川酒)进行勾兑的方式进行生产,从而导致苏酒整体风格的丧失,品牌力逐渐下降。到2001年苏酒已下滑到谷底,出现了从未有过的全行业亏损。
洋河年报显示,自2007年来,洋河的存货周转率快速上升,是贵州茅台的12倍,是行业平均的4倍多。“这说明洋河股份的产能压力和基酒严重不足。”同赢机构酒业分析师樊小兵表示,一旦这种情况持续发展,洋河只能加大对外买酒的力度。
因此,寻机储粮,解决基酒短板就成了洋河高点狙击战的重要一役。
2009年9月,江苏宿迁市国资委以3.96亿元从维维股份手中回购双沟酒业40.6%股权,并在2010年4月将该部分股权作价5.36亿元售予洋河股份,拉开了两家酒企的整合序幕。
而此后,洋河收购双沟的代价直线攀升。按照洋河2011年1月22日的公告显示,收购双沟酒业26.92%股权,洋河股份需花费5.33亿元,收购价格较8 个月前高出约50%。此外按照收购预案,洋河还将以每股18元的价格收购赵凤琦和李风云等11名股东所持有的双沟酒厂剩余的全部股权(约占32.48%,总计费用约6.43亿元)。为了将双沟酒厂完全纳入自己的控制之下,洋河股份为此付出的代价近17亿元。
而江苏华信资产出具的评估报告显示,以2010年10月31日为基准日,双沟酒业的净资产总额为4.12亿元,评估值为14.28亿元。
此外,为收购双沟,洋河还将提供10亿元资金用于双沟的技改和扩建工程,而为打造洋河酿酒产业园,洋河也将分批投入近70亿元资金。
“这些都是为了解决企业快速发展和扩张的资源配置问题。”杨廷栋表示,洋河与双沟的强强联合加上这些技改项目全部投产后,将能够支撑未来苏酒集团的进一步快速发展,公司也将由此在白酒行业第一方阵的产能方面占据更靠前的位次。
内追外堵
洋河、双沟深度整合的效应已经显现:据洋河股份三季报显示,公司2010年前三季收入同比增长90%,净利增长近七成。
“虽然洋河股份2010年年报数据尚未出炉,但‘洋双’整合后的苏酒实业销售超过110亿元、整个苏酒销售总额突破200亿元已无悬念。”江苏省酒业协会会长陈国锁分析说。
但洋河试图一统苏酒的野心还是遭到了江苏其他酒业的反击。
在洋河并购双沟的同时,作为苏酒三强之一的今世缘酒业也开始了其扩张的步伐。
今世缘营销总监倪从春曾对媒体表示,今世缘是目前江苏省内基酒产量最大的,但洋河的销售量却是今世缘的两倍以上,其压力可想而知。
而作为洋河在江苏省内的最大竞争对手,今世缘的不少零售商在2010年下半年还遭遇到来自洋河的“霸道”条款:要卖洋河的零售商就不能卖今世缘。
“2010 年今世缘销售约20亿元,洋河销售约50亿元,而两者又同时大规模扩大产品线,未来的江苏市场竞争将更为激烈。”樊小兵认为,整个江苏的白酒市场也就80 亿元左右,而洋河销售的70%左右都来自于江苏,今世缘显然成了洋河继续扩大省内市场份额,提高利润增长率的“拦路虎”。
这就逼迫洋河必须实现从区域化品牌向全国品牌的演变。
而全国化的过程中五粮液和茅台为首的川贵白酒显然又成了洋河短期内难以逾越的“鸿沟”。
“洋河在省外市场2010年的销售约15亿元,其中还包括山东、河南等几个销售过亿元的省级市场,很多省份洋河的渠道和影响力都异常弱小,而茅台、五粮液不仅拥有上千家的专卖店体系和部分超级经销商网络,在每个省级市场的销售几乎都在亿元以上。”樊小兵表示,对洋河来讲,要在并不太擅长的省外市场与五粮液、茅台对垒,无疑是“虎口拔牙”。
链接 LINK
2010年11月23日,洋河股份(002304.SZ)创出283.80元上市新高,成为两市第一高价股。有人解析原因,一是源自扭曲的市场定价体系;二是站在风口浪尖的舞蹈效应。
2011年新年后不久,洋河股份即“金身告破”,几大机构疯狂抛售1.2亿元。这背后是机构资金资产配置的调整,而年报的忧虑亦加速了机构的暂时抽身。高价股的掉头也是短期大盘不振的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