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4/23 22:18
一桶油里只有不到1%的橄榄油,商家就将其命名为“橄榄调和油”,市场上林林总总的各种调和油让老百姓看着犯晕。昨天,中国粮油学会油脂分会会长王瑞元透露,历经波折的食用调和油国家标准将会很快出台,芝麻调和油、橄榄调和油、花生调和油等五花八门的名称,以后有望一律统称为食用调和油。
市场现状
五花八门调和油未公布成分比例
昨天下午,记者在朝阳门华普超市地下二层看到,偌大的食用油货架上,有近一半被调和油占据。食品区循环播放某品牌的深海鱼油调和油宣传片,称长期食用这种调和油等于服用深海鱼油胶囊。
调和油的种类五花八门,除了深海鱼油调和油,还有橄榄调和油、藻油DHA调和油、茶叶籽调和油等品种。记者注意到,这些调和油均以“营养”为卖点,强调保健功能,虽然外包装上标注了配料成分,但没有详细列出每种配料的比例。
比如,“金龙鱼橄榄原香食用调和油”,标注的配料有菜籽油、大豆油、橄榄油、玉米油、葵花籽油……但没有说明橄榄油所占的比例。负责食用油货架的超市导购员告诉记者,市场上的调和油基本都不标注每种配料的比例,厂商没有提供相关数字,超市也无能为力。
记者采访了几名正在选购食用油的消费者,面对琳琅满目的调和油,他们大多分不清该选哪一种,只能根据厂家的宣传和价位选择。
政策难题
调和油国标难产
我国大豆油、花生油、玉米油等八大食用油产品国家标准于2004年10月正式施行,但调和油的国标却至今“难产”。“难产”的背后,是各相关企业对“如何命名”的争议,而“如何命名”正是各种调和油的卖点。
有的企业认为,调和油中比例最大的原料油脂超过50%,可以加在调和油前成为冠名调和油;还有企业认为,调和油中比例最大的原料油脂超过1/3才能命名,比如营养型调和油,只有其中橄榄油超过1/3,才能将其命名为橄榄调和油。
早在2004年,食用调和油市场的随意勾兑现象、标识混乱、名称繁杂的问题就已经引起有关部门注意。2007年,调和油国标成文,2008年向社会征求意见,但直到今天也没有出台。
昨天,卫生部食品安全标准处的相关人士告诉记者,调和油国标已经正式立项,从立项到公布的过程一般在一年左右。中国粮油学会油脂分会会长王瑞元称,调和油国标的制定已经扫清障碍,很快就会出台。
未来趋势
国标规范调和油命名方法
王瑞元透露,调和油国标有望对公众最关心的命名问题进行规范。“现在有的调和油以次充好,比如只加了不到1%的橄榄油,就敢说这是橄榄调和油,然后卖出很高的价钱,其实里面绝大部分是价格便宜的豆油。”他说,今后的调和油不准在前面随意冠名,统一称“食用调和油”。
对于“雾里看花”的调和油成分,王瑞元透露,厂商应该对不同的成分按比例进行排序,告诉消费者每种油大概的比例。
事实上,已经有厂商开始公布调和油的具体成分。中储粮金鼎发布的一款调和油,公布了主要成分包括大豆油、菜籽油、花生油、玉米油、葵花籽油、芝麻油、橄榄油、茶籽油八类,配方比例分别为47.50%、41.40%、6.00%、2.50%、1.00%、0.40%、0.60%、0.60%。
王瑞元表示,调和油的配方被厂商宣传成为“商业机密”,未来商家应主动公布配方,让老百姓买得明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