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4/23 22:18
以“新鲜我的生活”为口号的光明奶,日前再出质量问题,让“新鲜”大打折扣。9月8日,多位上海的牛奶订户发现,通过“光明随心订”订购的220毫升装小口瓶鲜牛奶,送到家中后出现了异味变质。据悉,这些订户基本分布在杨浦、浦东、金山、长宁等区。对于此事,光明方面的解释是:配送过程中车辆温度没达标导致产品酸败。
值得注意的是,在食品安全问题频出的情况下,在2012年中国乳制品工业协会上,光明总裁郭本恒曾公开抱怨:“去年国家抽查光明乳业4553次,现在国家对乳制品的抽查已经到了无以复加的程度!这么抽(查)会抽死人啊!”
952起投诉
事情曝光后不久,光明乳业立即于当日下午通过官网公开道歉并称,公司已接到关于小口瓶鲜奶的投诉952起,而这批牛奶均是由上海乳品四厂生产。公司愿意根据消费者意愿进行退货、退款或补货。
光明还表示,目前初步分析产品发生酸败的原因是:该批次产品从工厂下线后集中存放于大冷库,为满足早上的送奶上门服务,在配送前进行移库的过程中,因车辆温度没达到标准导致其中部分产品发生酸败。
然而送奶公司在稍后接受媒体采访时却称,牛奶出现异味因“昨天公司员工有一个失职,关冷库门的时候把冷气关掉了”。
孰真孰假不得而知,只有静待上海市质监局的调查结果。上海市质监局表示,已经收到部分市民反映本市部分地区光明瓶装牛奶有异味的情况,并进厂展开调查。且将责成企业采取有力措施,做好善后工作。
9月8日下午,上海市质监局再次通过微博提醒市民,在食用生产批号为20120907的220毫升光明小口玻璃瓶装牛奶时,若发现牛奶有异味等异常现象,请停止食用。
问题奶频出
对于此前郭本恒的抱怨,上海市质监局副局长沈伟民回应称:“今年以来共抽查光明乳业630批次。这么多次抽查是对百姓负责。”
即便抽查不断,中国乳业依旧问题频发,消费者信心降到了最低点,甚至“谈奶色变”。据粗略统计,此次鲜奶酸败已是光明近两个月来第三次被曝出问题。6月28日,光明乳业因27日的生产过程中混入碱水,导致其优倍牛奶出现质量问题。事发后,光明乳业对“问题牛奶”进行了赔偿召回。8月底,“光明”鲜奶发现活蛆,南京光明乳业有限公司给出的解释是,“可能是运输环节中出的问题”。
除了光明,9月初,另一乳业巨头蒙牛也出现了疑似变质问题。据媒体报道,上海某市民购买了一箱蒙牛高钙牛奶,食用后出现拉肚子等问题,才发现牛奶已变质,经媒体曝光后,蒙牛公司对该市民进行了赔偿。
中国乳业已处于被消费者抛弃的边缘。有媒体调查显示,除常温奶外,目前国内有近七成消费者选用进口奶粉,仅三成消费者选择国产奶粉。由于消费者对国产乳制品的信任度降低,去年国内婴儿配方奶粉产量首次下降,下降量在12%左右。中国乳业正遭遇史上最严重的信任危机。
“乳业问题频发,和政府监管力度无关,企业自身道德问题是最根本原因。”广州市奶业协会会长、乳业专家王丁棉接受《国际金融报》记者采访时表示,产品出现问题,企业是第一责任人,政府监管部门不可能面面俱到。以此次“光明事件”为例,质监局检验生产环节,注重牛奶是否含添加剂,工商局检验流动环节,而配送移库过程正好处于三不管地带。
此外,在王丁棉看来,中国乳业完全可以再创辉煌,前提是必须恢复消费者信心。“消费者目前有抹不去的心理障碍,对中国乳业的阴影十分沉重,要提高消费者信心,企业首先要加强内部建设:控制奶源、提高产品质量、加强经营管理。另外,要提高社会责任感,尤其是出事后,不能遮掩,不能依靠公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