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户端
美食天下

资讯

资讯 聚焦
您的位置美食天下 > 资讯 > 食品行业 > 正文

酒企拼规模 供过于求矛盾将激化

2013/4/24 10:38

导语:这几年,白酒市场火爆异常,在巨大的利益诱惑面前,各白酒主要产地均推出了激进的产能扩张计划,在经历产量快速扩张后,人均消费量增长速度已不及产量增速,未来这种供过于求的矛盾将激化。

按照中国酿酒产业的“十二五”规划,到2015年,全国白酒总产量将达到960万千升。不过实际情况却是,这一“目标”已经提前数年超额完成。根据国家统计局数据,2012年中国白酒累计产量1153.16万千升,同比增长12.4%。

按照2012年的产量数据,以一瓶酒500毫升换算,白酒总产量相当于230.63亿瓶。如果这些白酒全部被喝掉,那么按照全体13亿中国人计算,平均每人每年需要喝掉17.74瓶白酒;如果刨除未成年人和不饮酒的成年人,按照4亿成年男性计算,每人每年需要喝掉57.66瓶白酒,相当于每6天喝掉一瓶,才能完全消耗掉生产量,达到供求平衡。

这已然是一个令人咂舌的数据,但近年来白酒市场价升量增,整个行业的产能扩张速度仍未慢下来。全国白酒企业、白酒主产区产能情况究竟如何?《每日经济新闻》记者历经数月的实地调查,通过对白酒企业的深入走访、与众多行业人士的全面交流,力求最全面地将当前白酒行业产能“大跃进”的现状加以呈现。

白酒业高烧持续不退

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自2005年我国白酒产量回升以来,至2012年已连续8年高增长,期间产量累计增幅高达2.3倍。到了2012年,全国白酒全年累计产量达到1153.16万千升,同比增长12.41%(2011年1025.8万千升)。但白酒行业并未就此“退烧”,而是继续大幅扩张产能。

作为全国白酒产能最大的省,四川省政府去年发布了白酒产业“十二五”发展规划。规划显示,政府将着力推动宜宾、泸州成为全国重要的白酒生产基地。预计到2015年,四川白酒产业主营业务收入将达3000亿元。

另外一个白酒产能大省贵州也提出,“十二五”期间贵州省白酒产业将培育一批名优品牌,白酒工业总产值确保1300亿元,力争1500亿元。

事实上,不仅仅是四川、贵州等白酒“金三角”地区在大力发展白酒产业,一些二线名酒品牌所在地域也在大力扩充白酒产能,如湖北、安徽、江苏等地区。

从地域分布来看,四川省依然是白酒行业的老大。资料显示,2012年四川省完成白酒产量295.2万千升,占全国总产量的26%左右。紧随四川之后的依次是山东省、河南省、江苏省、辽宁省,2012年产量分别为124.44万千升、99.9万千升、91.41万千升、80.58万千升。这5个排名靠前的省白酒总产量占全国总产量的60%。

与此同时,泸州市商务局酒类发展科科长殷国兵向 《每日经济新闻》记者表示,根据《泸州市酒产业“十二五”发展规划》,到2015年,全市白酒产量达到150万千升,销售收入达1000亿元。也就是说,如果按照2012年全国产量数据,仅泸州一市2015年的产量就将超过山东省去年的产量。

《贵州省“十二五”白酒产业发展规划》提到,到2015年,贵州白酒产量确保80万千升,力争100万千升,白酒工业总产值确保1300亿元,力争1500亿元。“十一五”末贵州省白酒产能为16万千升,也就是说,仅贵州省这5年白酒的产能就要增长525%,这其中,酱香型白酒的产能将增至约70万千升。另外,四川古蔺县作为酱香型白酒另外一个主产区,预计2012年产能也将提至9万千升。

另外,安徽、湖北、江苏等地政府也在介入白酒产业,纷纷组建大型白酒企业集团以发展当地白酒产业。

知名酒企竞相拼规模

在政府规划的推动下,名酒企业纷纷开始拓展自己的产能。

贵州茅台(167.40,-2.48,-1.46%)计划,“十二五”末,公司基酒年产量达到4.5万吨,系列产品产量达到6万吨;苏酒集团计划,“十二五”末,洋河和双沟两大酒业全区建成,实现收入将超过500亿元,目前3万吨名优酒产能正在建设;山西汾酒(34.20,-0.60,-1.72%)拟建年产6万吨商品竹叶青和6万吨商品汾酒产能项目,预计3年后可建成投产,将带动公司产能3年翻一番;泸州老窖(26.93,-0.46,-1.68%)新建1.8万口窖池去年已经开建,届时产能将提高6.2万千升;五粮液(22.57,-0.37,-1.61%)今年将在年产20万吨白酒的基础上,扩充产能至30万吨。

此外,西凤酒、剑南春、古井贡酒(27.60,-0.62,-2.20%)、老白干酒(36.25,-0.81,-2.19%)、郎酒、杜康、四特酒等知名白酒企业均在大举扩充产能。

有业内人士向 《每日经济新闻》记者表示,由于四川白酒产区独特的优势,不少省外酒企纷纷选择在四川自建基地,或是通过收购四川酿酒企业的方式来实现自身稳定的基酒供应基地。殷国兵透露,白云边、稻花香、黄山头等企业都在泸州采购基酒。

不过,选择自建基地的企业越来越多。泸州市商务局酒类发展科科长殷国兵表示,泸州市泸县着力打造的华夏龙窖白酒产业园,规划面积1万亩,建设生产窖池10万口,总投资120亿元,已经签约入驻贵州茅台集团技术开发公司、联想集团[微博]控股酒业有限公司、安徽沙河王酒业有限公司、天津泰达酒业有限公司、北京红星二锅头等。

当地人士表示,去年凯乐科技(8.68,-0.02,-0.23%)旗下的湖北名酒黄山头酒和泸州名豪酒业共同出资设立泸州凯乐名豪酒业公司,双方共同设立新厂的目的就是为黄山头提供稳定的基酒供应。

记者还获悉,四川邛崃“中国名酒产业园”也已经入住多家品牌企业,包括总投资20亿元的湖南金六福酒业、总投资6.5亿元的重庆诗仙太白酒业、总投资2.6亿元的河南赊店酒业等。

也就是说,不仅仅是四川以外的企业在当地纷纷建厂,通过入驻四川白酒主产区工业园的方式也被企业纷纷使用。虽然没有统计数据,但是从《每日经济新闻》收集的信息来看,这一现象是普遍存在的。

方正证券(7.82,0.26,3.44%)认为,“目前白酒产量已远超行业规划的960万吨,我们认为这不是因为规划制定的随意,而是说明行业发展超过了最佳规模。”

据方正证券的统计数据,国内主要知名白酒企业茅台、五粮液、洋河、泸州老窖、山西汾酒、西凤酒、剑南春、古井贡酒、金种子酒(19.62,-0.52,-2.58%)、老白干、沱牌舍得(20.62,-0.44,-2.09%)、水井坊(16.38,-0.27,-1.62%)、稻花香、郎酒、今世缘、枝江、杜康、口子窖、宋河、酒鬼酒(24.60,-0.75,-2.96%)、仰韶、河套等28家白酒企业,2015年收入规划合计5525亿元,相比这28家企业2011年总收入1270亿元增长335%。

也就是说,如果这些企业要完成收入增长计划,假设销售单价不变,那么2015年市场消费量需要增长3倍多。如果考虑到目前纷纷降价促销的实际情况,消费量需要增长更多。

分析人士指出,近年来白酒企业纷纷大规模扩张产能,各类资本竞相涌入,行业泡沫风险加大。从长远来看,白酒产能肯定供大于求,未来行业竞争将会加剧,白酒行业也会面临重新洗牌。

产能大增带来消化难题

白酒行业在经历产量快速扩张后,人均消费量增长速度已不及产量增速,未来这种供过于求的矛盾将激化。

在各地、各企业大幅扩产计划推动下,到2015年全国白酒产能最终将达到多少?由于没有权威的统计数据,某资深业内人士提供了一种估算的方法:以全国28家主要白酒企业,以及很有代表性的四川、贵州2015年产能增长规划为依据,28家主要白酒企业产量较2011年增长3倍,四川地区增长1倍,贵州地区“十二五”期间增长5倍。由此得出最保守的估计是2015年全国白酒产能较2011年增长一倍。即2015年全国规模以上企业白酒出厂量为2051万千升。按照1瓶酒500毫升换算,也就是410亿瓶白酒。

如果按照全体13亿中国人计算,每人一年需要喝掉31.54瓶白酒;如果按照4亿成年男性计算,每人每年需要喝102.5瓶白酒,相当于每3.5天就要喝掉一瓶,这个频率和数量,又有多少人能做到呢?

上述计算方法并不精确,不过也足以说明白酒行业面临的危机:如此大体量的白酒供应势必造成供需失衡。

《每日经济新闻》记者在白酒“金三角”区域实地考察时发现,在塑化剂事件爆发后,地方政府和企业的扩张步伐仍未停止,原先制定的规划也在按部就班的推进中。

在泸州、宜宾等地考察中,记者经常听到这么一句话——“川酒勾天下”。中国白酒产品交易中心负责人向记者表示,目前国内市场70%~80%的白酒都由四川的基酒勾调而成。四川基酒的需求状况能较好地反映全国白酒市场的产能情况

泸州市商务局酒类发展科科长殷国兵告诉《每日经济新闻》记者,“我们去年新建了9100多口窖池,目前全市浓香型和酱香型窖池已经达到4.3万口。我们2015年规划的目标是全市窖池相比现在翻一番,达到10万口。”

殷国兵表示,“塑化剂风波过后,应该说我们的纯粮固态发酵工艺生产出来的粮食酒质量是可靠的,我们前期对为外地企业做配套的基酒生产企业的调查发现,他们现在的日子还比较乐观。”

泸州老窖董秘曾颖透露,去年5月,公司1.8万口酒窖集中开工建设,布局在泸州的龙马潭区、纳溪区和泸县等地方。其中,在泸州市纳溪区酒业集中发展区泸州老窖目前也有一些窖池在建,作为今后公司发展酒庄酒、定制酒用,这部分窖池作为高端、私人产品用,产量不会太大。

殷国兵透露,现在全国各个地方都提出要发展酒类集中发展区,包括杏花村、苏酒集团等,但其模式都来源于泸州。

一方面整个行业都在担心产能过剩,但另一方,很多名酒企业都在扩充自己的基地,这是为什么呢?

有当地酒业人士向记者表示,“像北方一些名酒企业,前期的发展过程中,需要靠外力输入基酒,建立自己牢固的基酒生产基地主要还是出于发展战略考虑;如红星二锅头在低端市场的销量非常大,泸州为其供应了不少基酒,甚至重庆江津都是红星二锅头的贴牌基地。”

中国白酒产品交易中心总经理助理张单军告诉 《每日经济新闻》记者:“目前在交易所上市的新年份基酒价格走势比较弱,这主要与行业下游的景气度有关。”记者看到,“四川白酒批发价格总指数”由2012年9月份的101.82跌至今年2月份的99.59。

短期最大挑战:严控三公消费

白酒产能继续扩张,但需求端在遭遇各种利空之后,难以与产能相匹配。在各种利空之中,限制三公消费短期影响最大。

成都某五星级酒店负责人告诉记者,限制三公消费对整个白酒业都有影响。公务消费市场突然就降了下来,包括公务会议,本来很多定好的会议直接退会,原来订好的餐饮也由桌餐改为自助餐。以今年1~2月为例,整个收入较同期下降,其中2月份收入同比下降1000余万,降幅高达80%,平均房价从850元/间下降至目前的610元/间,仅略高于成本价。

就高端白酒的库存而言,上述人士表示,在“十八大”前,该酒店茅台库存高达百万元以上,“十八大”后,开始平价处理。五粮液稍微好些,但现在酒水降价很厉害。

高档酒店的情况只是限制三公消费产生的影响的一个缩影,当前业内普遍的认识是:就全国范围来看,限制三公消费主要影响政务消费占比高的企业,如茅台、五粮液;具体到各个地方,限制三公消费也会对当地名酒企业的高端品牌造成打击,比如说主要销售市场在湖南的酒鬼酒、主要销售市场在江苏的洋河股份(65.20,-1.69,-2.53%)等。

东兴证券食品饮料分析师刘家伟告诉《每日经济新闻》记者,“限制三公消费对整个白酒产业都会有影响,只是影响程度大小不同而已。公务消费占营收比例较大的酒企影响更大,比如售价500元以上的白酒一般都是公务消费为主,普通老百姓不会经常消费500元以上的酒。”

长期深层利空:消费习惯改变

在限制三公消费、“塑化剂事件”影响下,白酒行业的需求受到压制。此外,白酒行业还面临一个更为重要的影响因素——年轻一代消费习惯的改变,即偏向于红酒、洋酒等替代性产品。

有业内人士指出,红酒对白酒具备替代作用的观点很早就存在,不过至今这一现象似乎并不明显。现代人的健康观念更强,白酒作为高度数酒,对肝脏有损害,红酒更为年轻人接受,为什么这一替代效应至今还不明显呢?

造成上述现象的主要原因是,白酒的主力消费人群仍然集中于60后、70后,在商务活动中仍是以这一年龄人群为主,80后年轻一代影响力还很弱。有业内人士担心,当喝白酒的这一代人过去后,年轻一代接受白酒的程度将降低,这样很容易造成消费断层,而红酒相对于白酒市场容量还很小(排名前10的酿酒企业中只有张裕一家),但长远来看,已经有红酒逐步替代白酒的趋势。

有业内人士对记者表示了担忧:“80后对白酒感兴趣的越来越少,那么未来靠什么占领市场?假如我们不关注下一代的消费,那么你想想10年后,又会有多少消费者来消费白酒呢?如果我们不改变,我们就相当于在吃文化的老本,在文化发展日新月异的今天,谁能保证再过10年,红酒不会成为中国人消费的首选呢?”
某大型券商食品饮料行业分析师告诉《每日经济新闻》记者,红酒的快速发展及对终端的培养,已使消费者的酒类消费观发生改变,尤其是年轻一代愈发明显,而这类人群是白酒消费的潜力人群,如果白酒行业不能解决对年轻消费群体的吸引问题,红酒对白酒的替代不是没有可能,消费群体的转变是对白酒需求的另一大直接利空。

需求萎缩的现象已有体现。据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自2011年下半年起,以季度为周期统计,白酒的期末库存较年初的变化量持续快速增长,2011年二季度、三季度、四季度增速分别在6.5%、12.4%、16.6%;2012年前三季度白酒期末库存较年初的增速分别为5.6%、8.3%、2.9%,其中在2012年第四季度,白酒期末库存较年初的增幅甚至达到20.1%,这创下了1998年有统计以来季度增幅的历史之最。

原文地址:http://finance.sina.com.cn/chanjing/cyxw/20130327/020814961814.shtml

最受欢迎的家常菜

更多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