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12/18 10:00
导语:今年4月以来,国内乳企连续3次提价,奶价迅速飙升。袋装奶从1元涨到1.4元,用了足足3年时间;而从1.4元涨到1.8元,仅仅用了3个月,奶价迈进“2元时代”已为时不远。1杯奶到底需要多少钱?奶价飙升的背后有没有“虚高”的成分?
近日,记者走访了牛奶主产区,被采访的企业和行内专家认为,如果剔除乳制品弹性较大的成本,我国乳业至少有三成以上的降价空间。
自2008年三聚氰胺事件后,我国奶牛养殖规模化程度逐年提升,但并没有从根本上改变高投入低产出的弊端。一杯奶自“诞生”起,价格就要比世界平均水平高三成,奶价之高排世界第四位。原料奶价格高居不下是乳制品行业整体价格偏高、企业利润偏低的主要原因。
原料奶价格为何高?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养殖成本太高。奶牛消耗最多的是饲草,而由于我国本土牧草质量低下,导致优质牧草大量依赖进口,成本骤然增大。
记者调查还发现,原料奶价格虽然偏高,但还占不到成品牛奶价格的一半,加工流通环节的成本还要更高。以伊利集团为例,2012年一杯奶从生鲜乳到成品出厂,需要完成的各项检验检测指标累计达899项。据悉,部分检测项目是临时措施,目前已不符合实际情况和市场规律,部分检测项目、检测方法和检测频次值得研究讨论。
此外,乳企普遍反映,近年来“进店费”乱象已经愈演愈烈。这主要是因为近年来全国各地许多超市、大卖场凭借自己掌握销售终端的优势地位,向供货商们收取各种高额附加费用。哈尔滨一款奶粉的供货商赵先生跟记者算了一笔账,如果要进入当地家乐福超市7家门店,先得缴纳附加费用近20万元,占到利润的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