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户端
美食天下

资讯

资讯 聚焦
您的位置美食天下 > 资讯 > 食品行业 > 正文

奶粉新政靴子落地 两大疑问悬而未决

2013/12/31 10:30

导语:国家食品药品监管总局今日在京召开婴幼儿配方乳粉生产许可审查细则新闻发布会,正式发布《婴幼儿配方乳粉生产许可审查细则(20 13版)》,然而有乳企表示,新的细则中还是有些含混不清之处,也有专家认为,新的细则对国内奶粉市场影响不大。

焦点1 洋奶粉大牌生产工艺如何界定

新版细则对婴幼儿配方乳粉“基粉”,作出明确的定义和规定,其中要求严格监管生产婴幼儿配方乳粉基粉,不再受理新建企业以基粉为原料,采用干湿法复合工艺异地生产婴幼儿配方乳粉的生产许可申请,对集团公司采用干湿法复合工艺异地生产并已取得生产许可的情况,给予一定过渡期限进行工艺整改。按照国家乳制品质量检验中心姜毓君的说法,“这些举措将有助于提高婴幼儿配方乳粉产品质量,严控安全风险。”

食药监总局食品监管一司司长马纯良对此做了详细的说明,“对采用干湿法复合工艺生产婴幼儿配方乳粉的集团公司,其采用湿法工艺生产基粉的工厂和添加部分配料干混生产婴幼儿配方乳粉的工厂不在同一个厂区的,要对基粉工厂和婴幼儿配方乳粉工厂一并组织审查。对基粉工厂和婴幼儿配方乳粉工厂不在同一个省(区、市)的,由婴幼儿配方乳粉工厂所在地的省级局会同基粉工厂所在地的省级局组成联合审查组进行审查,同时增加对基粉储存、运输、使用管理制度的审查,确保基粉的质量安全。基粉仅限于集团公司内部的工厂使用。”

中商流通生产力促进中心研究员宋亮表示,“国家希望通过此细则对奶粉行业进行进一步的整顿,对生产工艺、自建和自控奶源提出更高要求。对于干湿法的要求是新细则最大的亮点。国内目前只有两种生产工艺:干法生产和湿法生产,湿法生产要求必须使用国内奶源,干法生产必须使用基粉,新细则对于基粉质量安全审核做出明确的要求。”

细则的规定不可谓不细致,但目前多美滋、美赞臣和雅培等大型外企,以及部分国内企业,都是从国外恒天然等其他企业进口基粉,然后在国内进行加工和生产的,让这些企业将基粉的生产与奶粉的生产加工放在一个地区显然不太现实,有使用进口基粉的乳企就明确对南都记者表示,对企业自身的生产方式是否属于干湿法复合工艺,企业自己也有点不太明确。

焦点2 扶持资金如何落地

企业为了满足新的审查细则对于奶源、生产和质量体系等方面的要求,必然得做出相应的升级,甚至还得找其他企业做兼并,这绕不开一个钱字,此前政府曾提出300亿的扶持资金,然而,大半年过去了,多个企业都对南都记者透露,现在连钱响都听不见。有接近工信部的专家认为,主导兼并扶持的主要是工信部,但首先它手头并没有资金补贴来源,其次即使工信部有扶持资金,怎么分也是一个问题,而且大的企业因为影响大,较有可能分到大头,然而它们本身的资金实力却是最雄厚的,这就有可能产生悖论:越不需要扶持的大企业,越能分到钱;越需要扶持的中小企业,分到钱的可能性越小。此外,也有消息称,所谓的扶持资金,最后可能是通过无息或低息贷款的方式实现。

也有乳企认为,这一次为了应付新的审查细则,需要大规模投入进行原料工艺和质量体系等方面升级的,都是些中小企业,恰恰是此前国家数次整改的重点,这些国家不可能给予资金扶持,有些实力不够的,要么选择关门,要么就选择被实力较强的企业兼并,这其实也是此次新细则制定的初衷:通过提高门槛,进而淘汰一些实力较弱的企业,加强行业集中度。“最后留下来的企业估计都是得销售上十亿的企业,只有这样的企业,才有可能实现细则从自建奶源到全环节追溯的要求,这可能也是政府最想看到的结果。”一位不愿具名的某大型乳企高管对南都记者说道。

权威回应

马纯良对此曾有过解释,“对此现在企业进口的原料、种类比较多,有进口全脂奶粉的,有进口脱脂奶粉的,有使用乳清粉的,也有使用乳清蛋白粉的,还有把乳清粉加入植物油,喷成高油乳清粉的,还有进口脂肪粉的,这些进口原料到中国才用湿法、干法的工艺生产,我们是允许的。但是如果进口符合婴幼儿配方食品国家标准的产品,到国内来进行简单的添加或者分装,这是不允许的,国家质检总局发布的公告已经禁止了这种情况。”有南方乳企的生产负责人认为,这种解释,有为大型外企开脱的嫌疑。

“细则对于工艺的要求,实际上是鼓励自建奶源。”中国乳制品工业协会名誉理事长宋昆冈认为,“细则实际上要求湿法企业采用自己的生乳,因此,鼓励企业以各类方式发展自由奶源:可以自建牧场,与其他企业联合建牧场,也能控股建牧场,采用多种方式使做婴儿奶粉湿法生产企业基本做到自由奶源。”

记者观察

最细致的法规就能管出最好的质量?

此前最受关注的奶粉生产审查新版细则终于落地,对于企业来说,这也是迄今为止,决定生死存亡的最重要的一条。细则的规定,从奶源、原料到生产,以及后 续 的 质 量 追溯,规定得十分细致。有专家对比了欧美等发达国家对于奶粉的相关法律,这次出台的新审查细则,相比于这些国家,覆盖范围包括了整个牛奶从奶牛那出来以及最后销售的整个环节,可以在覆盖面上基本做到不留盲点。

然而,最细致的法规不一定能管出最好的质量,其实公众对“监管不力”的批评并非单纯指责“力度”不够,而是对整体监管效果的不满。以此次出台的细则为例,让企业和公众感觉定义模糊的就有好几处,而且有多个中小企业都认为,细则“处处护着大企业”,就今年政府对于奶粉的整个整顿思路来看,也是基本朝着打压中小型企业的路子走,甚至还有政府官员公然鼓励大型企业去兼并中小企业,但问题在于,大型企业就一定安全么?

最严的标准、最细致的法规同时也意味着可能存在不合理的门槛和过度的监管投入,可能进一步扭曲市场关系。监管是有成本的,所有针对企业的“门槛”也都会转化为成本,有的变成政府财政支出,有的变成终端产品的价格,但最终都是转嫁给纳税人、消费者。

原文地址:http://money.163.com/13/1231/06/9HDFOJET002526O3.html

最受欢迎的家常菜

更多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