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3/3 10:12
导语:我国多地从2013年下半年开始遭遇的“奶荒”困境终于在近日得以缓解,牛奶供应趋于充足,牛奶价格出现不同程度回落。
多位业内人士认为,这主要得益于国内牛奶供应能力释放、节后牛奶需求量减少和“洋奶”进口量增加。近年来,我国奶价经历过多次大幅波动,“奶贱伤农、奶贵伤民”。要想走出这一困境,需要市场、协会、政府各就其位、各不越位,让“看不见的手”和“看得见的手”共同发挥作用。
牛奶价格逐步回落
2013年下半年以来,受天气、奶牛疫病等因素影响,我国不少地方牛奶产量出现不同程度下降甚至遭遇“奶荒”,牛奶价格随之大幅上涨。记者近日在多个畜牧大县采访发现,近期牛奶价格已逐步回落。
位于山东省淄博市高青县的丙申奶牛养殖专业合作社饲养了约4800头奶牛,是当地规模较大的奶牛合作社。这家合作社的理事长田丙申告诉记者,春节过后,虽然收奶的人依然络绎不绝,但价格比以前低了不少。“最近收奶的价格明显不如去年高了,去年最高卖过每公斤5.6元,现在一般每公斤4.6元就卖了。”田丙申说。
不仅在淄博,山东多个城市都出现牛奶价格下跌的情况。“从2月3日起,牛奶价格已经连续3周企稳回落。”山东省畜牧兽医信息中心统计科副科长胡智胜说,目前山东省牛奶价格已从春节前的每公斤4.51元跌至每公斤4.47元。
农业部监测数据显示,近期生鲜乳价格趋稳并开始小幅下降。自2月第二周开始,内蒙古、河北等10个奶牛主产省(区)生鲜乳平均价格为每公斤4.27元,这是自2013年6月生鲜乳价格开涨以来首次出现周环比零增长;而到了2月第三周,这一数字为每公斤4.25元,比前一周下降0.5%。
在终端零售环节,牛奶价格也比以前有所松动。记者在北京、济南等多家超市看到,蒙牛、伊利等不少品牌的牛奶正在进行促销,不少种类的乳制品都推出买一送一、买即赠、买立减等优惠措施。
国内外供应量增加缓解“奶荒”
多位业内人士反映,由于国内牛奶供应能力释放、节后牛奶消费需求量减少、“洋奶”进口量增加等因素,缓解了2013年以来国内生鲜牛乳供应紧张局面,牛奶价格趋于稳定。
中投顾问食品行业研究员简爱华认为,牛奶此番降价与国内产能开始释放有关。“2013年以来的生鲜乳涨价潮让奶农看到了利益,一些有实力的养殖户会扩大奶牛养殖规模,经过半年时间,新增产能开始释放,逐步显现出对生鲜牛乳供应的补充作用。”简爱华说。
还有业内人士认为,牛奶价格止涨企稳与春节过后消费需求量减少有关。胡智胜告诉记者,春节前消费者集中消费乳制品,乳品企业踊跃备货,一度将牛奶价格推至高位。以山东为例,原奶收购价格最高的地区已经超过每公斤6元,远远高出IFCN(国际牧场联盟)公布的国际平均奶价。但节后牛奶消费量回归正常,牛奶价格出现一定的回落。
“当前,新西兰等我国主要的乳制品进口国新一年的进口配额开闸,大量‘洋奶’涌入有力地补充了乳品企业所需的原材料。”潍坊市奶业协会会长秦贞福说,这意味着在符合行业标准的前提下,国内乳企将尽可能多地使用国外奶源,从而降低对生鲜牛乳的需求,2013年的“抢奶”“奶荒”状况得到缓解。
“奶贱伤农、奶贵伤民”困局待解
“价格牵两端,一端消费者,一端生产者。”受访专家认为,牛奶价格过高或者过低都不利于整个行业持续健康发展。近年来,“牛奶降价—杀牛倒奶—奶荒—牛奶涨价—奶农买牛—牛奶过剩-牛奶降价—再杀牛倒奶”的循环已经发生多次,如何确保牛奶价格处于合理区间十分重要,需要政府、协会、市场等多方共同努力。
“对于牛奶价格的涨跌,政府不要直接插手,应该交由市场去自发调节。政府的作用是当好规则制定者和监管者。”胡智胜说,政府应及时完善相关法律法规,确保生产者、消费者、乳制品企业等相关各方按照既定游戏规则办事,一旦发现违规者就要及时惩处。
田丙申认为,当前畜牧产业“两头弱,中间强”现象较为普遍,即生产者和消费者较为散弱,乳制品企业较为强大,三者市场地位并不对等。下一步应进一步做大做强消费者协会和生产者协会,让它们与乳制品企业充分进行市场博弈进而形成合理价格。比如在“奶贱伤农”时,生产者协会可引导奶农缩小养殖规模,同时将奶农组织起来,“抱团”与乳制品企业进行议价,从而保护奶农利益。
还有专家认为,要进一步发挥保险机制在稳定价格和相关方利益中的作用。比如,可以试点并推广牛奶价格保险,一旦在保险期内牛奶价格的平均值低于一定价格,保险公司就对差额部分给予奶农赔付,政府也可以拿出资金进行保费补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