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11/14 17:09
2019年11月8-9日,由国际谷物科技协会(ICC)主办的“第二届ICC亚太区国际粮食科技大会”在天津召开,众多国内外专家、企业代表分享和交流了世界粮油科技发展的最新成果。其中,中国知名粮油企业益海嘉里分享的稻米全产业链生产及加工技术得到国内外专家好评,“益海嘉里研发的水稻循环经济模式和金龙鱼大米产业链创新技术”也在本次会议上获得了ICC特别颁发的“科技创新奖”。
(ICC主席向益海嘉里颁发“科技创新奖”)
益海嘉里自2006年进入水稻加工行业,以推动行业变革、坚持产业创新为己任,历经十多年,斥巨资开创了集大米生态基地种植、加工、储运、副产品综合利用一体化的水稻循环经济模式,不仅满足消费者对大米的美味、安全、环保的需求,更从根本提升了中国水稻加工产业链的附加值。益海嘉里的水稻循环经济模式使水稻废副产品得以充分利用,可延伸加工30多种高附加值产品。据益海嘉里米业事业部技术专家推算,如果全国2亿吨水稻产生的稻壳替代煤炭燃烧,全国每年可节省煤炭约2600万吨,减少二氧化硫排放30多万吨;如果米糠榨油技术能在全行业推广,每年可为国家增加油脂供应230万吨,若换算成大豆,则节省1.1亿亩左右的种植土地。此外,从稻壳燃烧后的稻壳灰中提取白炭黑,又可作为替代矿砂白炭黑生产绿色轮胎的可再生重要原料。米糠榨油不仅生产营养丰富的高端稻米油,还可以继续提炼卵磷脂、肌醇、甾醇、谷维素、香兰素等产品,广泛应用于食品、化妆品等行业。
凭借这项创新,益海嘉里的“金龙鱼大米产业链创新技术”荣获2010年中国粮油学会科学技术奖一等奖。近年来益海嘉里不断将水稻循环经济模式及金龙鱼大米产业链创新技术向国外水稻同行分享推广,获得了包括联合国粮农组织等机构和粮油加工业同行的广泛赞誉和认可。
大米过度加工不仅导致营养和口味的急剧下降,甚至还造成资源的过度浪费
大米作为我国的重要主食,消费量占我国口粮消费总量的60%以上,并且消费人群仍在扩大。国人通常对如何挑选大米有着一套自己的准则,但很多消费者对如何选择好的大米,存在误区,这就促使加工企业们片面追求“白、亮、透”,攀比稻米的碾磨深度,造成过度加工的恶性循环。
央视网早在2013年就报道过《粮食过度精加工调查》,揭开了大米过度加工的真相。
有些大米加工企业为了让大米看起来更白、摸起来更光滑,靠卖相来迎合消费者,抛光工序从一抛、二抛变成三抛、四抛……
消费者或许不知,大米最早进行抛光只是为了去除附着在大米上的糠粉,一般只需抛光一次。
然而,大米的大部分营养都集中在外层部分,抛得越干净,营养流失就越多。
其次,过度抛光的大米,貌似外表晶莹,实则严重破坏了成品米的结构组织。
稻米过度碾磨,致使大米淀粉层暴露在外,在加水煮米时,淀粉吸水溶出,不仅会使米饭粘连不成型,也让米饭失去了应有的粘弹性,口感变差。
于是才有人感叹:“怎么现在的米比以前好看了,口感却越来越差?”
而在《白米的加工精度对食味及经济性的影响》一文中,也提出了:白米的加工精度超过“适度”范围后,不但食味没有提高,同时经济指标也明显下降。
据中国农科院的专家推断,每年我国在粮食储藏、运输和加工环节损失粮食达350 亿公斤以上,按照国家统计局的粮食单产数据统计换算,这相当于 600多万公顷耕地的产量。
其中加工环节损失粮食达75 亿公斤以上,约占 21.4%。
按我国年产稻谷2亿吨计算, 如果全部过度加工,成品米得率下降,实际产出仅约1.2亿吨,加工浪费约2000万吨,相当于1.3亿人一年口粮或4000万亩稻田一年产量。
除此之外,整个稻米加工行业每增加一道抛光工序,将增加用电20亿度以上,这相当于一个三线城市半年用电量。
益海嘉里始终笃信,大米行业适度加工才是真正的利国利民。
益海嘉里自2006年进入水稻加工行业,经过不断的小试、中试及对适度加工产品的市场反馈跟踪,逐步建立起领先行业的稻米适度加工方法和标准,基本方法是采用白度作为精度检测指标,结合不同品种特性根据糙出白(一千粒三道米机整粒白米重量/一千粒糙米重量)的比例来控制加工精度。益海嘉里通过行业会议、学术交流把稻米适度加工的原理和经验向行业同行分享,并坚持通过各种销售渠道教育引导消费者改变对大米质量的评判和消费习惯。
事实证明,益海嘉里稻米适度加工的理念和实践,与国家政策导向完全契合。
为了规范企业生产,引导市场理性消费,切实达到大米生产和消费中的“节粮减损、营养美味”的目标, 国家市场监管总局、国家标准委于2018年10月10日发布《大米》(GB/T1354-2018)国家标准,新国标于2019年5月1日开始实施。
新国标在大米的加工精度方面做出如下调整:
“加工精度由原来的“一、二、三、四”等级变成了“精碾”和“适碾””;对加工精度设置了上限,对一级大米的加工精度由旧国标的90%以上调整为80%-90%。
2019年10月14日国家《中国的粮食安全》白皮书中也倡导了节粮减损,鼓励大米进行适度加工。
国标加工精度的调整,看起来是百分之十几的小变化,这背后却是引导行业对营养和健康观念的大变革。
“适度加工”是益海嘉里的循环经济模式的关键环节和重要组成部分。益海嘉里研发团队成员表示:“欲全面实现水稻循环经济模式,大米适度加工是其中极为关键的基础环节。推动水稻循环经济,需坚持号召并推广大米适度加工,这是真正利国利民、利于行业健康发展的大好事。” 截至目前,益海嘉里已申请与水稻循环经济模式相关的技术专利达到50余项。
(益海嘉里研发高级经理岑涛分享益海嘉里大米适度加工经验)
“益海嘉里正在尽最大努力使每一粒稻米得到充分利用,我认为这是个非常伟大的尝试,同时也是一项对人类非常有意义的工作。” ICC主席Charles Brennan 在为益海嘉里颁发“科技创新奖”后,发出了由衷的赞叹。
(姚惠源教授介绍我国粮油科技方面成就及趋势,对益海嘉里予以高度评价)
中国粮油学会首席专家姚惠源教授对益海嘉里的水稻循环经济模式也给予了高度的评价:“就稻米副产品深度利用的层面来说,益海嘉里水稻循环经济模式为整个粮油产业的创新发展树立了标杆,从另一方面来说,也为我国今后粮油产业的发展指明了方向。”
作为“水稻循环经济模式”的见证人 ,益海嘉里金龙鱼粮油食品股份有限公司总裁穆彦魁介绍说:“一个好的商业模式一定是能够带动产业链上下游及所有相关方共同进步、和谐发展的,这样才能实现良性循环。益海嘉里努力让水稻产业涉及到的各个主体,不管农民、消费者还是上下游企业都成为我们循环经济模式的受益者,不仅追求经济效益,更要彰显社会效益。”
一粒米在这里“鞠躬尽瘁”,来于大地,归于大地。
浩荡的大国之志在每一位推动水稻循环经济的有心人心中积淀,这项事业注定为国人生活品质的提升做出贡献。
(益海嘉里荣获ICC科技创新奖)
益海嘉里正用一颗颗稻米汇聚成令世界瞩目的力量,在华夏大地上,为中国的农业科技进步创造更多奇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