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户端
美食天下

资讯

资讯 聚焦
您的位置美食天下 > 资讯 > 消费者视野 > 正文

莫把蜂制品当蜂蜜

2012/5/1 16:40

成分造假

以果葡糖浆取代真正果糖

所谓的果葡糖浆的果糖,与蜂蜜国标成分中和葡萄糖并列的蜂蜜主要有效成分之一的“果糖”完全是两回事。前者是掺假用的大米糖浆、玉米糖浆,主要是果糖和葡萄糖,其成分和比例与蜂蜜类似,但是保健功效完全不一样。

“蜂蜜含量大于90%是一个一戳就碎的骗局。如果真的拿去检测,里面的蜂蜜可能10%都不到,而大米糖浆含量能达到90%。”北京的这位业内人士算了一笔账:“所谓的果葡糖浆,是用大米、玉米等粮食生产出来的,其实就是糖稀,这种糖稀业内进价2块钱一公斤,而国内最次的蜂蜜原料进价也要在10块左右,好一些的蜂蜜原料进价将近20块钱一公斤。”

蜂蜜制品不用遵循蜂蜜的国家标准,只是一种食品。“所谓的双歧因子、维生素A、钙质,都只是迷惑消费者的噱头。这些蜂蜜膏的成分表里连蜂王浆都能写进去,什么东西好就说含有。实际上蜂王浆是不能在那种条件下保鲜的。”

链接

蜂蜜新国标

今年4月20日,卫生部在其官方网站上公布了最新发布的《蜂蜜》食品安全国家标准(GB14963—2011)。新标准限定蜂蜜不得添加或混入任何蜂蜜以外的物质,如淀粉类、糖类、代糖类物质以及防腐剂、澄清剂、增稠剂等,对故意在蜂蜜中添加葡萄糖浆、蔗糖等工业生产物质,却仍标以“蜂蜜”或者“蜜”的产品,将视为假冒产品。且蜂蜜产品不能再乱起名,不能采用如“老年蜂蜜”、“儿童蜂蜜”等其他方式对蜂蜜产品命名,蜜中添加微量元素等营养物质,也不能再用“蜂蜜”或者“蜜”的产品名称或者名称主词,否则将依照相关规定给予处罚。

蜂蜜今后只分为“一级品”和“二级品”,其中一级品水分在20%以下,二级品水分在24%以下,同时产品应明确抗生素残留指标。

业内说法

需求和供给逆差造成蜂蜜造假

●龙学军,中国食品土畜进出口商会特产部主任

上世纪60年代以后国际市场对中国蜂蜜的需求量激增。国内蜂蜜生产商基本上处于“追花夺蜜”状态,正常的蜂蜜生产应该是3-4天摇一次蜜,而追求产量让蜂农一天摇2、3次蜜,这不仅会让蜜蜂过劳死,而且会降低蜂蜜品质。据我们估算,全国现在有700万群蜂,年产蜂蜜量在30万吨左右,如果去除蜂蜜水分防止蜂蜜发酵后这个量还会再减少。

中国每年出口蜂蜜10万吨左右,创汇1亿元。但剩下的20万吨蜂蜜是如何在国内销售的呢?据我们调查,2008年光江苏省一个省的蜂蜜需求就是60万吨。需求和供给的巨大逆差,造成了蜂蜜掺假。

原文地址: http://www.dashipin.com/News/20110622/17642.html

最受欢迎的家常菜

更多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