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9/4 17:00
在高温天气里来一杯冰镇饮料,成为很多年轻人消暑解乏的第一选择。但味道甜美的背后暗藏危机,含糖饮料的过多摄入会对人体产生各种危害,对消费者来说可谓是“甜蜜的杀手”。
8月初,为贯彻落实《健康上海行动(2019-2030年)》、《上海市国民营养计划(2019-2030年)实施方案》等有关目标,上海市疾控中心制定了《含糖饮料健康提示标识试点应用及效果评估实施方案》,在全市159家试点商超及便利店开展含糖饮料调研试验,通过悬挂具有警示作用的“红黄绿”含糖饮料标识提醒消费者适当购买含糖饮料。
针对“含糖饮料”问题,从相关主管部门到行业机构,都实施过不同维度的应对举措。究其原因,则是近年来我国糖尿病发病群体的年轻化趋势愈发明显。《中国居民营养与慢性病状况报告(2020年)》显示,我国18岁及以上居民糖尿病患病率为11.9%,糖尿病前期检出率为35.2%,其中2型糖尿病是主要类型。长期慢性高血糖,可导致眼、神经、肾脏和心血管等组织和器官的损害而出现一系列并发症,严重危害人体健康,大量占用社会医疗资源。“含糖饮料”成为个人健康和社会资源共同的负担。
面对这种情况,国际范围内同样有很多政府部门参与控糖行动的参照样本。2021年底,新加坡政府发布《食品条例(第2号修正案)》,根据饮品含糖量与饱和脂肪含量,将饮料分为A、B、C、D四个等级,告诉消费者对应饮品的含糖情况,并禁止发布与“D”级Nutri-Grade饮料相关的广告。
新加坡的举措,进一步放大了消费者的知情权,为很多国家“控糖”“减糖”的政策推动和市场监管提供了范例,也为众多饮料品牌提供了产研方向,从供给、需求端促推健康饮品发展。
在我国,可口可乐等国际巨头凭借既有优势,以零度可乐等“无糖”产品收获了一大批消费者。国产健康饮料品牌元气森林则后来居上,凭借对市场的深入洞察,开创了“无糖气泡水”品类,并与江南大学合作设立国内首个“减糖研究院”,率先使用天然代糖赤藓糖醇。让元气森林气泡水在口感、安全性、健康度、制造成本等多项指标上实现了完美平衡,真正做到“减糖”不“减味”。
市场的正向反馈也从侧面印证了元气森林的前瞻性。2019-2021年,元气森林连续三年取得巨大增长,作为成立仅七年的新消费企业,在全球饮料业的健康、无糖化趋势上走在了行业前列。
当前,处在转型之中的“舌尖经济”对行业发展提出了新要求、新挑战。无论是此次上海“红橙绿”标识的推广,还是元气森林的发展路径,都是未来行业发展的可循之径。也期望能在各界共同努力下,为国民健康饮食探索更多解决方案。